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2506 | 回復:1 發帖

约定俗成

既然人们不能集体实现与天平齐的通天塔,那么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构筑起一座个人的通天塔?或者是人们对高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耶和华说: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人们要成就的事耶和华为什么要否定,或者是人们对要成就的事出现了误差?人们即便能选择活,或是选择死,但是人们不能解释生与死;人们即便能选择创造,或是选择破坏,但是人们不能解决有与无,人类仍有一些无奈。单向度的思考让人们辩证地面对命运和得失,双向度的思考让人们面对耶和华的话。尽管人们“怎么都是可行的”(Everything Goes),但是只有上帝才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ible)。

  在人的目光中,平等只是可行的,在上帝的眼里,平等才是有可能的。人类的无奈建构社会的制约。人们依靠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来制定怎么都是可行的约定,人类的可行就这样最终归向上帝的可能。否则人类可行的就会被作为是可以成就的,世界沦为丛林法则的战场,和平也只是防御。

  其实人类自知其恐怖,文化就是制约的基点。制约给人们带来的是行为的限制还是活动的开放,取决于文化依靠什么为基点。在人的内心寻找然后与人立约人在约定之上,纵容人为的意识;在人心之外寻找选择与神立约人在约定之内,规划人类的活动。尽管政体的专制和自由、市场的封闭和开放是相对的,但是这一点可以决定其根本性质。

  然而制约只能维系人们的行为,并不能托住人们的苦怨哀愁和自大成就的根性,人们即便没有“过失”也不会消除痛苦,也不能弥平贫弱,也不会使任何人都满意,这可能是人类互相牵连的一点责任,只有祈求上帝关怀人们的有心还是无奈。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治还是法治取决于人意还是神启。人心是一根任性的秤杆,法律是一架无情的天平。是收买人心还是遵守法律势必延成不同的风气,风气令物象扭曲或者畅通。

  怎么都是可行的只是人们发泄的大话,只限于内心所想也许相对容易一些,即使信仰是人人都可以在内心体验的,但是行为举止是不是向耶和华的话语敞开也只好依靠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神性恩典的接纳。现实之内单向度的内心体验接受人心之外双向度的维系,“因信称义”指出了这一关键的前提。不是因信来确定义,而是以义来肯定信。上帝把人类逐出了伊甸园,我们以此来分析人类真实的面相,如果没有上帝“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创11:6)

  世人身心承受的局限性,心有所碍,身不由己,人类的行为是相对的。内心并不是光能的净化,只能寄托于包装的文明粉饰;世界也不是质能的量化,只能寄托于泡沫的经济运作。如果不用耶和华的话语维系这个有限世界,世界真的会像一位哲人断言的那样,毁于一声轻叹,无影无踪。

  人们企图在人心之外建立联系,以现实的生命做抵押争取一个与神立约的承认平等的律法,保障生活的可以,而不满足在人心之内培育联系,以现实的生活做条件换取一个与人立约的肯定平等的政策,保证生命的可能。在神的视野之内人类开始成人的一切过程;在人的视线之内人类继续儿童的梦呓。基督宗教的出现,人类才有了时间的联系。

  不同的进程延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物象背后的内质分歧。泛神论不是阻碍对自然界的认识就是诱发无神论的意识,恭敬起来表面上都会是偶像的化身,调侃起来在背后什么都不在意。有着一神论传统的国家一直都是在拒斥形形色色的人间偶像,包括神的物化和人化以及人和物的神化。

  怎么都是可行的碰到一起时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不可行,地上的原罪放逐只有维系天上的言者才成立。什么都是可能的上帝并不准备干预人类的可行,而只是让人们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于是世界就不是众神的法术而成为上帝的恩典。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扩展为艺术指涉生活的层面,艺术禁区的突破解构对传统艺术功能的神化,解构一个神话往往又会出现一个神话,什么都可以加注艺术的标签,就像什么都可以加注文化的标签一样。但是艺术像生活中其它的行当一样并不能给我们带来额外的更多,如果把艺术视为人类的救赎也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艺术与人们的生活行为一样都只是一种生存的表白。

人约孤立生活的单元武断人类的意义,人约与神约的双向约定蒙生多元的世界。各行各业打破了自然形态的生存状态,各类艺术形态也打破了理论建构的体系模式。随着形而上上帝的死亡,图式的偶像亦黯然失色。不拜偶像预言单向度架构平等的可望不可及,但是人们走不出这个自掘的陷阱,或是拒绝出示具体的图式或是主观指定图式的意象。基督教如果只被视为一个文化形式也会是一所偶像的集中营。信仰不同于信心、信念、理想、目的,最终可触可及的前景,信仰是无底的深渊,建构可倾诉的对话,摩西也止限于此,最终也走不进上帝的应允之地。单元的互涉并不减弱事项的精致,反过来人们相信在双向约定的基点上才能更好地解释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却并不意味着夸大艺术的现实责任,艺术家像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一样关心个人走向深渊的难度。20世纪后期,纷纷质疑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完成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一传统的艺术定义,并提出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人类的历史不同于人类的生成史,人类的历史是靠自身发展,人类的生成史是靠创造维系,怎么都是可行的或者可以说是属于人类的历史,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或者可以说是属于人类的生成史。不管出世、入世;志同、道殊;合理的、现实的;纳入了历史的运行轨道、服从经济的运作模式,发生的才是留给人类思考的。如果没有遣者的话语维系,人类只能在生死的魔圈中自解自嘲。历史与创造无关,历史只与救赎有联系;艺术与救赎无关,艺术只与创造有联系。人类为生存操劳,“艺术”代表一种生存的风气。

  农业、工业、文化复兴、思想启蒙、资本开发、商业模式、管理体制、信息、知识,无不包含现实的经济策略,从国家机构过渡到社会结构,寻求一个鼓励个人生活事实的市场空间,满足人们的外求内需。艺术作为信息的再生,带来的会是创造。创造的是一个资源,还是一个产品?文艺复兴艺术家最早提出了这个问题,确立了艺术家的身份。产品也好资源也好,谁是创造者,是艺术家还是革命家?谁都可以,问题是创造要计算成本和代价,谁能用“无”来创造?从这个基点上说,人类没有创造只有制造。说是创造只是说借助了那个创造者为人类带来了财富。谁也不能解释创造的奥秘,只能用市场来衡量制造的价值,或是贡献。公平是与那个创造者立约,信守相互制约的规则,任何个人只是在规则之内尽责而不是在规则之外行权,一切的一切溶入至高的创造者的生命之中。生存是对创造者的信仰,世界没有偶像。自此基点上,艺术家也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样,制造业、服务业,都需要被拯救。

 对西方后现代已是勾划的太多,绘画、诗歌、建筑、文学、电影、摄影、音乐、舞蹈、哲学、设计……甚至各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后现代的文本案例。经过中世纪至今,形形色色的支配权,宗教的、文化的、地域性的,都已化解,但是艺术作为信息的再生不停地给人们带来创造的资源顺应生存的需要继续有所作为。无论在材料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利用自然的条件维系创造的启示,而不是限制在笔墨上或是章法上固守单元专科的程式。对于艺术而言看重的不是一个固成的产品,所以艺术并不介意是一件作品还是一个事件,是掌握材料还是选择材料,是依靠物质还是依赖身体,是使用手工还是借用工具,是被收藏还是被记忆,唯一介意的是制造的价值,哪怕是瞬间的满足,哪怕是永远的希望。各行各业也就不仅仅是以产品确定生存的价值,仍以活动体现存在的价值;不以价值束缚活动,应以活动蒙生价值。

  无论我们对柏拉图理式的看法怎样理解,柏拉图是在拒绝摹仿;无论我们对亚里斯多德四种成因的描述怎样理解,亚里斯多德是在肯定前提;无论我们对普罗提诺净化心灵的说法怎样理解,普罗提诺是在清洗物质;无论我们对奥古斯丁杂多整一的疏理怎样理解,奥古斯丁是在阐释秩序;无论我们对笛卡尔理性与信仰的论点怎样理解,笛卡尔是在担心标准;无论我们对康德先验综合的分析怎样理解,康德是在服从假设;无论我们对黑格尔艺术终结的断言怎样理解,黑格尔是在审视历史;无论我们对维特根斯坦如何与为何的态度怎样理解,维特根斯坦是在保留问题;无论我们对海德格尔存在本质的思考怎样理解,海德格尔是在回到时间;无论我们对阿多尔诺反艺术的概念怎样理解,阿多尔诺是在针对意义。“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所以,正因为有了救世主,才有可能说到靠我们自己,因被我们是被他所创造。相互守约才让我们相信爱,约是一个定数,爱是一个参数。否则之因为我们有良心才会相互制约,爱是一个定数,约是一个参数,爱的亏欠让我们彼此守约,约的亏欠让我们彼此失爱。

  无论如何,自己最终是靠不住的,然而这还是可以成为社会的风气,风气孕育风格,风格综合传统。约定俗成,“俗”反映在生活的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影响生存的行为和行为的环境。社会风气是生活的艺术,艺术不是人类生存救赎的支票,艺术维系创造的价值。我们不能明白人类为何没有希望,我们只能费尽心力思考人类如何不绝望。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明白神的主权

明白神的主权 经文:诗篇10章17-18节 10:17 耶和华阿、谦卑人的心愿、你早已知道.〔原文作听见〕你必预备他们的心、也必侧耳听他们的祈求。 10:18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