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4567 | 回復:4 發帖

新约 哥林多前书 简介【7】



哥林多前书     共十六章    属于 保罗书信

作者: 保罗   

背景: 哥林多是一个国际贸昜海港、也是亚该亚省的重镇、偶像林立、道德败坏。这里的教会主要由外邦人组成、是保罗在第二次布道旅程中建立的。

  写作对象: 哥林多教会和各处的基督徒

写作时间: 约公元55年、即保罗第三次布道旅程中、在以弗所三年的末段。

要旨: 指出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导他们如何为基督而活。

◆  跟随基督的信徒都是由圣灵重生了的新造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与这个世界所认同的不再相同、甚至有所衡突。社会上充斥的罪恶、败坏的风俗时刻袭击着教会。哥林多教会受到了外来的衡击与压力。许多并非纯粹的神学的问题、例如在基督里的自由是甚么意思、怎样运用?对拜偶像或淫乱应持甚么态度?如何看待婚姻?妇女在教会中应扮演甚么样的角色?怎样看和运用圣灵的恩赐等、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对待和解决。

哥林多的教会正与恶劣的环境搏斗、败坏的风气正吹袭信徒的心、有些已经犯罪跌倒。当时保罗正在以弗所、听到他们的消息、于是写这封信、指出他们的罪、纠正他们的错、为他们解决困难、处理纷争、并鼓励他们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委身基督。

一个简短的问候、感恩后、保罗立即单刀直入地提出教会的结党纷争问题、指出信徒必须在福音真理下合一。接着保罗一一处理教会中存在的纪律涣散、淫乱不道德、信徒间的争讼等问题。他用了亳不留情的字眼严厉谴责性犯罪、对于信徒应如何对待婚姻问题、保罗在第七章给了正确的指引。

论到吃祭偶像之物、保罗提醒他们必须全然委身基督、关怀信徒、特别是软弱的弟兄姊妹。

       至于敬拜问题、保罗解释了敬拜的现则、妇女的角色、主的圣餐及恩赐的运用等、其中、他对最大的恩赐──爱、作了最精辟卓绝的论述。第15章专题论述复活、给信徒以莫大的鼓舞。最后以劝勉问候、祝福结束全书。

◆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一:10
                                          

     ★☆读经提示☆★☆


一: 留意保罗以甚么理据处理教会和信徒的问题?

二: 哥林多信徒面对的问题有甚么共通点?那些问题的核心是甚么?不同的问题源于他们误解哪些观念、以致产生多方面的问题?

三: 今天我们所属的教会有没有重蹈覆辙、犯了他们当日的错误?

四: 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劝勉对你有甚么提醒和启迪?



Rosa en Bs.As 1/5/2010

哥林多前书





一 引 论

  哥林多前书是使徒保罗在大概主后55年,在以弗所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保罗与哥林多教会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他曾三次访问哥林多,还写了最少四封信给当地的信徒。根据使徒行传十八章记载,保罗第一次抵达哥林多,是在他第二次宣教旅行的时候;他在那里逗留了一年半,带领了很多人信主。哥林多教会的成立,是保罗努力传福音的结果。


  哥林多前书并非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五章9节提及一封「先前的信」,保罗曾在信中嘱咐信徒「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由于这项吩咐引起了信徒的误解,所以保罗不得不在较后写成的哥林多前书中加以解释。至于有关这封信的其它资料,我们已无从稽考。


  哥林多后书也不是紧接着哥林多前书写成的。根据后书的资料,保罗曾短暂离开以弗所,前往哥林多作第二次访问。这次访问的原因,可能是教会内发生的问题日趋严重,保罗认为有亲身前往解决的必要。然而,这行程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当保罗返回以弗所后,他便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给哥林多教会。这封信与「先前的信」一样都已遗失,详细内容无法知晓。后来,保罗在马其顿遇见刚从哥林多回来的提多,得知信徒已经一改过去顽梗无理的作风,立志悔改。于是,保罗在兴奋的心情下写了哥林多后书,并且准备第三次前往探望信徒。


  此外,我们还须提及哥林多城的一些背景。哥林多教会出现诸多问题,其实是与其所在地──哥林多城──的复杂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哥林多城是一个以淫乱放纵驰名的城市,酗酒和滥交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加上它是当时的商业和交通中心,商贾水手从各地带来不同形式的罪行,使它变成了一个藏垢纳污的地方。哥林多教会中有不少成员,在信主后仍未能彻底对付从前的罪,难怪教会内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了。


二 内容纲要
  本书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至六章是保罗答复革来氏家人的报告;七至十六章是答复教会来信的问题。


1.保罗责备信徒

i.
结党纷争(一至四章)



  哥林多教会是一间非常富足的教会,人材济济,恩赐全备,还有多位传道人可供信徒选择和跟从。


保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指出结党的错误:


a.十字的信息本身不容许信徒结党(一至二章)



  十字架的救法是神智慧的彰显;若非出于神的恩典和圣灵的启迪,传道人根本不知如何传讲,信徒也不会接受。既然传道人在信徒得救的事上没有直接的功劳,惟有十字架的信息本身决定信徒的得救,所以跟随传道人是不对的。


b.传道人不能代替基督成为跟随的对象(三至四章)



  传道人的身分无非是神的仆人,按着所领受的恩赐承担不同的职分;他们的事奉能产生果效,完全是神亲自作工的果,所以真正该得荣耀的是神。另一方面,传道人既是神的仆人,信徒就没有资格以自己的看法去论断神的工人,以致跟随或排挤神的工人。



ii.
淫乱(五章)



  信徒中有人犯了连异教徒都规避的乱伦罪,而教会竟然认为并不碍事,加以容忍。保罗指出罪恶是有传染性的,就算是一点点的默许或退让,都会对整个教会的道德生活构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教会应对犯罪者行使神所赐的审判权柄,把他逐出教会,以保持教会圣洁。然而,惩罚的出发点必须是爱心,希望犯罪者借着肉身的管教得着益处。



iii.
诉讼(六章)



  信徒彼此相爱,是表明教会合一的最有力见证。肢体间发生争执,还发展到要在不信主的法官面前争讼,基督徒合一的见证已荡然无存。因此,保罗劝勉信徒要学习忍让;若必须寻求公道,也应向教会提出,让教会运用神所赐的权柄加以审理。


  最后,保罗指出教会中出淫乱和诉讼的事,是基于信徒误解了「自由」的真义。信徒绝对不能以自由作为放纵的借口,倒要紧记自己是属神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为荣耀神而作。

TOP

本帖最後由 pedro 於 2012-3-3 09:55 編輯

1.保罗答复教会来信的问题

  七章1节「论到你们信上所题的事」这句话,带出了下文(七至十六章)保罗对教会提出的六项问题的解答。



.
婚姻问题(七章)

  保罗清楚说明了基督徒对独身、结婚、离婚、再婚等问题应有的立场。在这里须特别提及下列数点:


0.保罗认为结婚与否不是犯罪的问题,而是好与较好的问题。若从可以专心事主的角度来看,独身当然较好;但若没有这种恩赐,勉强守独身反而引致犯罪;他显然是赞成人结婚。



1.信徒应当尊重不结婚的姊妹和再嫁的寡妇,不可取笑或轻视她们。



对「另一半配偶不信主」这方面的教导,祇是针对那些本来二人都不信主,但婚后其中一人归信的情况说的,不能解释为保罗准许信徒与非信徒结婚。

i.吃祭肉的问题(八至十章)

  在古代异教的社会中,献祭是生活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哥林多人的情况也不例外,他们在肉食市场上售卖的,全都是祭过偶像的食物。保罗在处理这问题时,采用了理论加上实践的方式──第八、十二章讨论吃祭肉的原则,第九章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例,来说明此原则。


  保罗首先指出万物既属神的,信徒便可存感恩的心自由享用。然而,这自由应以爱心作为规范;若运用自由的结果会使软弱的弟兄跌倒,信徒便应放弃这权利,否则就是误用了自由。以色列人在旷野时领受了神丰厚的恩典,却不愿服在神的管理之下,反而放纵私欲,妄用自由,结果遭受神严厉的惩罚。他们的惨痛经历,正好作为后人的鉴戒。因此,信徒在运用自由时,必须以凡事能荣耀神为原则。


  保罗身为使徒,本来可以享有接受教会供养的权利。然而,他放弃了这权利,因为他决意要在传福音的事上,为教会作出更特殊的贡献;他也不愿留下甚么把柄,叫人可以诋毁他在哥林多信徒中所保持的见证。他祇顾拚命传扬福音,早已把一己的权利和自由,完全抛诸脑后。这种为别人的绿放弃自由的自由,才是最崇高的自由。


ii.崇拜的问题(十一章)

  保罗主张妇女在聚会中讲道和祷告时蒙头。所谓「蒙头」,是指遮盖整个头发和面部,而不是祇戴一顶帽子或披一块黑纱。这主张的基本原因是关乎「荣耀」与「羞辱」(本章经常出现的字):蒙头是荣耀,不蒙头是羞辱。根据当时犹太人的风俗,蒙头是顺服丈夫的表示;一个女人若不蒙头而公开露面,可被视为藐视其婚姻誓言,这就构成丈夫与她离婚的合法理由,也会引致别人的毁谤。此外,哥林多城拜偶像的已婚妇女和庙宇娼妓,在宗教聚会中通常会把掩面的帕子除掉,或从不戴帕子。保罗的吩咐显然是要信主的妇女与那两种不名誉的女人分开。对今天的女信徒来说,「蒙头」已不再含有象征顺服的意义,而教外人也不会因她们不蒙头而加以毁谤,所以这行动已不适用于教会身上。


  在谈及圣餐聚会时,保罗首先责备信徒把一个本应显出肢体相通的「爱筵」,变成一个分党结派的场合,因为富有的信在食物的分配和享用上,羞辱了贫穷的弟兄。然后他便将信徒对圣餐应有的认识──包括其传统(从主领受的)、意义(记念、宣告、仰望主再来),以及恪守时的正确态度(省察、彼此等待),一一教导他们。


iii.属灵恩赐的问题(十二至十四章)



  这三章圣经各有不同的重点。第十二章是介绍和解释属灵的恩赐。本章中经常出现两个重要的字:「一位」和「分别」;前者说明信徒领受恩赐的来源相同,后者则说明恩赐的不同祇是在职事和功用上,而不是在地位上。因此,信徒应该互相依赖、彼此配搭,让教会不断地增长。


  第十三章是有名的「爱章」,是保罗特别针对那些在追求恩赐的事上,出现偏差的信徒而写的。他强调爱心的价值比恩赐更高;因为有爱,一切的恩赐才显得有意义。恩赐是具有时间性的,它始终都要成为过去,爱却要存留到永恒。


  第十四章讨论追求恩赐的原则。保罗没有鼓励信徒追求说方言,却劝信徒追求作先知讲道,因为前者祇能造就自己,基本上是自私的表现,后者却能建立教会,是爱的表现。信徒在运用恩赐时,必须以能造就人为原则,不能任随己意使用。

TOP

本帖最後由 pedro 於 2012-3-3 09:54 編輯

本章末段所提及的妇女,是指以普通信徒身分参加聚会的女性,与第十一章那些有恩赐、在圣灵感动下祷告或说预言的妇女不同。由于当日的妇女大都没有受过教育,所以保罗认为他们不适宜主动地随意在聚会中发言。


i.复活的问题(十五章)
  哥林多教会中有人不信复活的事,以致动摇了不少人的信心。保罗强调耶稣从死里复活是基督教信仰体系的根基,也是信徒复活和整个救赎计划完成的保证。同时,信徒既有复活的盼望,便当在今世儆醒生活,殷劝事主。


ii.捐献的问题(十六章)
  保罗提醒哥林多教会,应凭爱心资助正在耶路撒冷遭受饥荒威胁的信徒,并且指导他们募捐前应有预算和计划,还要恰当地处理所得的款项。


  最后,保罗再三叮嘱信徒,必须尊敬和顺服神的众仆人,让他们能安然为主作工。




三 总 结
1.我们对传道人应有合宜的态度,要在主里尊敬和顺服他们,也要以他们的好行为作为学习的榜样,但不可超过神给予祂仆人的地位,免得把他们当作了神自己。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仅以传道人的工作成果或效率去衡量他是否忠心;有些信徒喜欢以自己的评估标准,把认识的传道人排列等级,以决定谁更值得推崇,这其实是自高自大的表现,是我们应当避免的。


2.神的圣洁与人罪恶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不能祇爱想及神温柔体恤的一面,却故意忘记祂严厉公义的另一面。不论教会整体或个别信徒,都要彻底对付罪恶。


3.保罗教导信徒要照蒙召时的身分而行,这原则同样可以应用在我们的学历、职业、婚姻.......等事情上。若果我们认为自己信主前的情况未如理想(例如学历不够高),能改变则好,不能也没有关系;其实任何工作和身分都不能改变信徒在主里的地位。


4.保罗从没有否定知识的价值,反而指出在主里面有知识的是刚强人,没有知识的是软弱人。因此,我们不能断章取义,以为保罗反对人追求知识。然而,我们也不能认为单靠知识,便能替人解决问题,能真正帮助人的是爱心。


5.我们应当学习为别人的好处而放弃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其实,一个为他人而活的人生,才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人生。


6.神将恩赐赐下,目的不是用来显示人在教会中的地位,所以信徒祈求恩赐的动机不能有所偏差。惟有以爱心作为运用恩赐的出发点,我们的教会才会得着真正的益处。


7.基督徒是世界上最有福气的人,因为主已将复活的盼望赐给我们。然而,这盼望有没有影响你现今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方向?你准备怎样迎见你的神?


四 导 读
  哥林多前书可以称为一封当代的书信,因为它所探讨的,不仅是昔日哥林多教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基督徒,都必须面对问题。要指出今日的教会与林多教会有何相似之处并不困难,困难的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处理教会的问题。


  有些信徒起初怀着满腔热诚,但因经不起挫折而心灰意冷,结果可能一走了之,为寻觅理想中的乌托拜而离去;也可能留下来做个不理会务、对问题视若无睹的人。然而,有些徒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们虽在重重压力之下,仍然谨守圣经的原则,正视和努力尝试解决教会的问题。以上那一种表现能真正造就教会?你是一个怎样面对困难的信徒?


  另一个很值得认真反省的问题,就是:我自已是否一个制造问题的人?我们往往太容易看出别人的软弱,却忘记了自己也有很多缺点。其实,教会复兴的关键,不在于信徒指望别人改变,乃在于每个信徒自己在神面前真诚悔改。因此,我们要扪心自问:在我的生命中还有甚么罪恶存在,以致拦阻了教会的复兴?我在教会中的言行举止,和处事待人的方式,能否为教会带来祝福?我应当怎样忠心事奉,使教会走在更合神心意的路上?

TOP

哥林多前书纲要

哥林多教会成立于保罗第二次宣教旅行的时期(徒18:1-17),但这个教会在喧嚣繁忙的大都会里,受到腐败的异教生活影响而一蹶不振!保罗在信中运用使徒的权威,坚定地讨论这些问题:分裂、教义的辩论,可疑的常例、主餐的误用和属灵恩赐等,当年保罗对哥林多人的教导,今天依然适用!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新约 提摩太前书 《第一课》

问安和祝颂 - 在上帝的家中 经文:提前一:1 - 2 主旨:从保罗的问安语,看保罗和提摩太的师生与父子的关系﹔从祝颂中,看在上帝的家中有什麼特徵。 一. 我曾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