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3584 | 回復:1 發帖

弥赛亚的比喻–新约圣经寓言阐释《第14章》

第14章 树与果   Trees and Fruit



马太福音7:16-20;路加福音6:43,44

如果先知公开坦承耶和华的道是出于内心;但如果他们外表看起来像羊,而他们实际上是狼,信徒理当知道如何识别真假。耶稣试验过:“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从狼变化到果子的比喻是突然的;但新解释非常适合耶稣传播的教训。

“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

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

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马太福音7:15-20

人们不会想到从荆棘上摘取葡萄。这个观点对基督的听众荒谬,对我们来说也是荒谬的,因为在巴勒斯坦“有葡萄样果子的荆棘,和头像无花果的蓟”;但是,人从来不会受骗。荆棘始终是荆棘,它会结出自己的果子。树有好坏之分,果子也不同,条件取决于耕种和土壤。但每种方法的结果是必然不同的,而且不可变。自然之法的人类也是一样的,就好像坏树凭果而知一样,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砍下来烧掉。所以,人也肯定能凭果子做出判断。

那么什么是果子:在生活的哪个方面可求呢?耶稣是在考虑教义还是道德生活,使人们可以显示自己呢?可能两方面都包括在内了;他的试验既适用师傅又适合群众。耶稣在他的演说中比较了两条道路,假师傅引向宽广的大道,真师傅引向狭窄的小道,仅管他们受到鼓励要在同伴的指引下追求自己的道路。第一世纪学术上有过考验,使徒们对那些介绍错误教训的师傅发出严重的警告:但对于那些将神的恩典作为不腐不朽借口的人来说,严重的后果并不能减轻。

保罗曾两次使用这句谚语:“一点面酵能使全团都发起来”,一次关于教义,另一次关于他人的道德(加拉太书5:9;哥林多前书5:6)。使徒约翰谴责在行动上和信仰上的错误:“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翰一书2:4);“从此你们可以认出神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神;那是敌基督者的灵。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约翰一书4:2,3)。耶和华指责教会因为精神死亡、骄傲和自满而宣扬错误的教义;而且还拒绝他最初的爱心(启示录2和3)。

教义对于好生活并不是基础,这是现代主义的谬误之一。为具权威,义的规则必须依赖于神的赞同。尊敬神之道的一代人可能确定传统,让这种传统继续下去。这事实上就是本世纪发生的事情:人们拒不接受圣经的权威,仅管他们的祖先曾以圣经作为生活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承认神的吩咐,便不能保持义的原则。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拒绝,慢慢地退化的果树不再结果。进化论的许多追随者一般都被视为无神论者;因此,它只能告诉人们丛林是人类诞生的地方。

结果被证明对于人类和社会都是不幸的。被“诅咒的”地必耕耘,即使出于悲愤,才能长出好的可用的庄稼。人是农夫,在工作是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如此听从指示,他才像神的农夫。保罗提出的原则既适用于人类又适用于神的地球:“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希伯来书6:7,8)。

要驱走黑暗,点亮生命之光,要的是行动,是实践,是生命更新改变的动力。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第六课其他圣职服事恩赐

(二):给予、治理、怜悯、帮助 介绍   前一课我们学了罗马书第12章所提的叁项服事恩赐,在研读本课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明白基督身体中每一肢体将如何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