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5697 | 回復:8 發帖

新约 罗马书 简介【6】



罗马书      共十六章       属于 保罗书信

作者: 保罗   

背景: 保罗大概已完成在东方的工作、将各地信徒的捐献带回耶路撒冷后、便计划前往西班牙、顺道探访罗马的教会〔15:22~28〕。罗马教会虽以犹太人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外邦信徒。

写作对象: 罗马的基督徒和各地的信徒

写作时间: 约公元57年

要旨: 准确记述基督教会的诞生与成长

◆  使徒保罗聪明、能言善辩、忠于 神的呼召。在这封给罗马信徒的书信中、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清楚透彻、直截了当地阐述了福音。

五旬节圣灵降临时接受了基督的一些犹太人回到罗马后、便将福音传开、并建立了教会。
当时保罗尚未到过罗马、虽然与罗马相距遥远、保罗却觉得与那里的信徒是心心相连、因为基督里大家都是弟兄姊妹。保罗爱他们、切切地想见他们、因此写这封没有照一般书信格式来写的信、介绍自己、阐明信仰。这是一封信仰宣言、也是一部严谨、缜密有系统的神学著作。

保罗作自我介绍后、便开始讲福音的内容及自己对福音的忠心、接着他论证人类的堕落和神介入的必须性、讲明福音是不问种族、遗传、身分、行为、全人类都可获得的救恩。

只要靠着恩典和信心、我们就能藉着基督耶稣的血      得蒙拯救、得称为义、不再被定罪。得救的人有了真自由、不再受罪的权势辖制、不再被律法约束、并能学效基督、经歴神无尽的爱。
信中、保罗坦然表白了自己对同胞犹太人的爱和关怀、提醒他们是在神的整个救赎计划中。
神奇妙地使犹太人和外邦人在教会联合、一同赞美 神的智慧和慈爱。

接着保罗再解释全然委身基督的意义、及如何使用属灵的恩赐、彼此相爱和作个好公民、他指出信徒的自由必须由爱作引导、在信仰上要彼此建立、软弱的肢体要关怀。书信近于尾声、保罗强调了合一的重要、尤其是犹太人跟外邦人的关系、他也说明了写这封信的原因和自己的计划、最后、他以很长的篇幅向罗马教会的信徒问安作为结束。

◆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 神相合。罗五:1
   
★☆读经提示☆★☆
一: 留意保罗解释【因信称义】的福音的论点和论据。
二:  神对以色列人的应许如何跟因信称义的道理调和。
三: 信徒蒙 神怜悯、得以因信称义、应有甚么生活方式?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提醒用中文名注册





一 引 论

  本书是使徒保罗写给罗马教会信徒的一封信。有关作者的问题,历代圣经学者一致同意是保罗;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争辩的余地。


  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大概是主后55年至58年间的一个春天。当时,他正在哥林多城,将要回耶路撒冷去,将马其顿和亚该亚信徒的奉献,带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十五26)。其实,保罗一直关心罗马的信徒,他曾多次定意去探望他们,祇是这愿望一直不得实现(一13,十五22)。换句话来说,保罗写罗马书的时候,他从未与罗马信徒见过面;他写罗马书的目的,除了告诉他们自己要到西班牙传道的计划,并希望罗马人可以协助和代祷外(十五2232),还希望透过系统的教导,将神的救赎真理条理分明地罗列,使这大都会的信徒,可以明白使徒所传讲的福音内容,不单自己得益处,更能协助保罗未来的传道工作。


  本书的钥字是「福音」、「律法、恩典」、「称义」等,而钥节是一章1617节中作者的宣告:「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本书与加拉太书的主题有相近之处,然而后者的写作日期较早(约主后48年),并且内容较具争辩性,而罗马书则较全面阐释救赎真理,是较正面和较成熟的著作。另一方面,罗马书的写作也先于保罗的监狱书信(歌罗西书、以弗所书),在神学思想上,没有后者成熟的基督论与教会观。当然,这些分别都是相对性的。保罗书信中不论是早期的加拉太书、中期的罗马书,或是后期的以弗所书,在思想上都是连贯和配合的,也绝不互相矛盾。

TOP

二 内容纲要

  本书的内容除了导言(一115)和结论(十五14至十六27)外,大致可分为两段:(1)一17至十一36:因信称义的恩典;(2)十二1至十五13:因信称义者的生活;而导言和结论主要是作者的自白,对罗马人的期望和问安的话。大致来说,本书可分为七个段落,现试将其内容精要简述如下:

1.导言(一l15)


  保罗先介绍自己(一17)。他是基督的仆人,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这福音是基督受死复活的福音,是普世信徒(包括收信者)所信服的真道。


  跟着保罗向罗马人表达欣赏及想见他们的心意(一815),他想探望他们,是盼望在他们中间得些果子,因为保罗觉得自己欠了罗马人福音的债。


2.主题(一1617)


  「福音」是保罗要在本书阐释的主题,这「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信心」是领受这大能的途径,透过信心,人得以称义,而这「义」现今藉基督的来临,向人类显明,带来这末世的救恩。因此,保罗说,他不以福音为耻,这暗示他以福音为荣。


3.信者得称为义(一18至四25)


  这段经文首先说明「世人都犯了罪」的事实,然后进一步宣告,罪人可以「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三24)


  「罪」是一个普世的现象,在一章1832节,保罗指出外邦人的罪,而在二章129节中指出犹太人的罪,然后带出「犹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恶之下」(三120),都不能自救。


  外邦人犯罪,并不是因为他们无知,保罗强调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所以不能说是无知。首先,神在宇宙中,已经清楚启示了神的永能和神性,这一切在人的心里是明显的(一1920),人虽然知道神,却不荣耀感谢神(一21),反倒转去敬拜偶像(一2223),这是可悲的,因此神放弃了他们,任凭他们去犯各样的罪(一2432);其次,外邦人的良心,使他们知道是非,保罗称这良心为神「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中」(二15),因此,当外邦人犯罪时,也是「明知故犯」,惹神忿怒的了。


  假如外邦人的罪是「明知故犯」的话,犹太人的罪更是触动神的怒气和审判(二1111723);其实,犹大人最擅长论断人,最讲究律法,最喜欢教导,自己的行为却是败坏,因此,他们必受神的惩罚;他们虽受割礼也是无益(二2527),因此保罗劝勉他们要受里面的割礼,透过圣灵除去内心的污秽,以得神的称赞(二2829)。


  总的来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三10),普世人都伏在神公义的审判之下。

TOP

本帖最後由 pedro 於 2012-3-2 10:56 編輯

三章2131节是很重要的经文,里面清楚阐释人如何藉基督死的代赎,透过信心,得称为义(被宣告无罪,可以坦然见神),这称义是「白白」的(三24),是一个「救赎」(「买赎」之意)(三24)、一个「挽回祭」(挽回神,平息祂的义怒)(三25)、是废除「守律法称义」的人为方法是神自己的救赎法。


  其实早在旧约时代,亚伯拉罕已经是因信称义了(四章)。当时耶稣基督还未降临,亚伯拉罕信心的对象,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四17),也就是叫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同一位神,因此他信心的本质与新约信徒信心的本质是没有分别的,虽然亚伯拉罕向前看,而我们是向后看。


  亚伯拉罕的信心,是在受割礼之前的(四15912),因此是不属乎律法的(四1316),更是在人以为无指望中的信心(四1722),他的信心(对大能的神)与我们新约信徒的信心(对基督受死和复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四2325),其果效「称义」也是一样的


1.称义者所得的生命(五l至八39)


  神应许称义者的生命有四重福气:与神和好(五章);与主联合(六章);从律法的捆缚得释放(七章);在圣灵里的生命(八章)。这四种特征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与神和好」的福气解决了人与神疏离的问题。称义者今日得进到神的面前(五2上),又可以欢欢喜喜地盼望神的荣耀(五2下);换句话来说,称义者今日得与神和好,以神为乐(五1011下),将来可免去神的忿怒,完全得救(五910)。五章1221节将称义背后的原理阐明:人得称义是因为他「在基督里」,正如人被定罪是由于他「在亚当里」,因此,五章12中节的「世人都犯了罪」的「罪」,并不是指每一个人所犯的具体可见的罪,甚至不是指隐藏在心中的「罪性」,而是人类「在亚当里」所犯的那一件(不顺服、吃禁果的那罪)。这观点在五章1519节中五个对比中有很强的支持。这给予「在基督里」的人有很大的鼓励和安慰,因为「过犯不如恩典」(五15上)。


  第六章中的「与主联合」的福气解决了生命和成圣的问题,「与主联合」可说是保罗救恩观的最中心思想。所谓「与主联合」,是指信的人藉洗礼(信心)兴主同死、同复活的事实。「与主同死」(即「向罪死」)是指向罪的权势(包括刑罚、势力)死去,而「与主同复活」是指在基督复活的大能中生活。这是一个要认定的事实(六111),也是成圣的基础和把握(六1214);而基督徒的生活其实是「两个主人」的选择(六1523):罪抑或顺命、罪抑或义、罪抑或神,选择不同的主人带来不同的后果。


  第七章是解释六章14节中「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的涵义的经文。律法的无能,在本章中表达得十分清楚。首先,律法不能叫人得救,惟有藉基督的死和复活,从律法中得释放,方能有圣灵的新生(七16);其次,律法引发人去犯罪(七713);最后,律法使人在与罪恶争战的过程中,完全失败(七1425)。最后一段的「我」是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释经问题,因为篇幅的缘故,不在这里讨论了。


  第八章论及称义者在圣灵里的生活。圣灵的内住叫人有得胜的力量(八111);其次,圣灵使我们过一个与神相通,作儿子的生活(八1217);第三,圣灵赐我们得赎的盼望(八1825);第四,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祈求(八2627);第五,圣灵叫我们明白,神叫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八2830);最后,在圣灵里的人知道,神在基督里的爱,是永不断绝的(八3139),因此信徒有信心,可以经历今世的患难而不致灰心,因为任何事物,皆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


2.不信与神的信实(九l至十一36)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详细地交代了犹太人与外邦人在神救赎计划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说明了一章16节中「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的原理。


  九章15节指出,以色列人虽是「选民」,却是不信,这叫使徒保罗,必中「大有忧愁」。


  九章629节中,保罗为神的信实和公义辩护。首先,以色列人的不信不等于神的话(应许)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都蒙神的应许(九613),因此,神没有背弃祂的应许;其次,神的怜悯是恩典性和主权性(sovereign)的,因此,是超乎人的要求的;当他拯救外邦人,并为以色列人留下余数时,祂是完全公义的(九1429)。


  九章30节至十章21节,作者进一步指出外邦人因信称义,而以色列人却「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九30),由于以色列人想立自己的义(十18),不肯凭信得救(十917),虽然听见福音,却不肯归信基督(十1821),这是他们的悲剧。


  然而,神并没有弃绝以色列(十一章),最终得救的,不单是以色列的余数(十一110),更是以色列的全家(十一1131),这「全家」是指所有以色列人中相信基督的(正如外邦人的全数),而不是每一个犹太人。结论是:「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十一32)。
  神的奥秘的启示带来作者的赞美(十一3336)。


3.称义者应有的生活(十二l至十五13


  基督徒的生活,是以救恩为基础的;因此,一至十一章是十二至十五章的基础。


  称义者的生活,先以「奉献」为开始(十二12)。信徒应以自己的身体为活祭,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圣灵不断的更新(十二2),察验神善良、纯全、可喜悦的美意。


  在教会中,恩赐的配搭(十二8)和爱心的生活(十二921)都是十分要紧的。


  面对政府,保罗教导信徒要顺服那掌权的,履行公民的义务(十三17),然而他同时肯定,政府的权柄是神赐予的,她的责任是「赏善罚恶」;这就暗示:当政府不再履行其责任时,不再「赏善罚恶」时,神会将她的权柄取回。


  「爱心成全律法」,这是十三章810节的信息,「爱」在圣徒生活中居首要的地位;此外,面对主快再来,信徒更应过圣洁的生活,行事为人光明磊落(十三1114)。


  在十四章中,保罗与罗马信徒讨论应否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焦点是放在「爱心」上,就是要接纳那信心软弱的,不要使他跌倒。保罗的话是对那些自以为强壮的,明白真理的肢体说的。十五章16节承接这主题,以基督的榜样劝勉「坚固的人」要担当不坚固者的软弱,而十五章713节将「彼此接纳」的思想延伸至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合一上。最后,十五章13节是一个祝福。


4.结语(十五14至十六27)


  十五章1433节是保罗响应导言,交代他向外邦人传道的使命中,他的策略和计划,他也盼望罗马信徒能与他同工,为他代祷。


  最后一章是作者的问安、劝勉与赞美的话。问安包括举荐女执事非比(十六12),她可能是本书的传递者;此外,保罗也向罗马教会各信徒问安(十六315),和代表同工向罗马人问安(十六2124);最后的劝勉主要是针对错谬的教导(十六1720);而最后赞美(十六2527)的重点是在那位赐予和启示奥秘的神。

TOP

本帖最後由 pedro 於 2014-3-24 08:34 編輯

三 总 结

  罗马书是新约圣经中最有系统地阐释救赎真理的文献。书中最中心的教义当然是「因信称义」和称义背后更广阔的观念「与主联合」。可以说,「称义成圣圣徒生活」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而处境方面,则是保罗向罗马信徒介绍自己,分享他想到罗马的意愿,交代他自己的宣教策略和对各人的问安。


  罗马书有丰富的神学思想,值得深入探讨与反省。许多书中阐释的教义在传福音、教导、生活实践、宣教策略方面,都可作为参考和应用,举例如下:


「自然启示」(一1823):对传福音和辩道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世人都犯了罪」(一18至三20):突出了人的需要、救恩的「恩典性」,避免了人的骄傲和自义。


「因信称义」(三21至四25):显明信心的本质不是「功劳」,而是无助地依赖基督的行动。


「与主联合」(五12至六23):指出救恩的全面性,给予信徒成圣的把握,帮助信徒离开罪恶,进入得胜(第八章所描述的生活)。


「以色列人的命运」(九至十一章):消除对犹太人轻视的倾向,又避免犹太人自高自大,并启示神至高的智慧。


十二至十六章中的实践教导,对信徒个人生活、教会事奉、社会和政治意识、宣教参与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价值。


  愿一切荣耀颂赞归予至高神!

四 导 读

  罗马书是一卷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书信,研读它是需要花相当时间的,也许不能读一次就完全明白它的意义。


1.有关该书的背景问题,除《圣经串珠注释木)外,可参考下列注释之「导论」部分:John Murray,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NICNT, (Eerdmans); C.B.E Cranfield,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ICC), 2 vols, ( T&T.Clark); FF. Bruce,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Ronmans, (Tyndale) , ( IVF ).


2.阅读罗马书,必须先把教导部分(一16 至十五13 )与处境部分(一1 15 ,十五14 至十六27 )分别出来,而教导部分又可分为教义部分(一18 至十一36 )及生活部分(十二1 至十五13 )。


3.教义部分是比较艰深的,其中有关启示、救赎、与主联合、律法、犹太人得救等问题都相当深奥,这方面的阐释特别推荐上述John Murray 的注释。一18至八39 部分的详细释经讲道首推D. Martyn Lloyd ---Jones Romans(约八册)。至于有关历代观点的,Cran - field他的书很有帮助。


4.读者欲进一步了解保罗神学思想,可参阅Herman Ridderbos 所著Paul--An Outline of His TheologyEerdmans)一书。

TOP

罗马书纲要



当四福音重述耶稣基督的生平时,罗马书则探讨耶稣牺牲代死的意义,正因如此,罗马书又称为「保罗派的福音」,由于罗马书采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它成为圣经中介绍教义最有系统的一卷书,然而耶稣的好消息比神学更值得深思;只有公义的生活才值得过,正如一个人「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一样。(罗3:24)

TOP

保罗与福音

一. 经文分段
1. 福音的缘起:神(1:1)
2. 福音的根据:圣经(1:2)
3. 福音的内容:基督耶稣(1:3)
4. 福音的对象:万国(1:5)
5. 福音的目的:叫人信服真道(1:5)
6. 福音的目标:高举基督的名(1:5)
7. 保罗关心罗马教会(1:6-12)
8. 保罗与传福音(1:13-17)

保罗与传福音,以"我"字分段,可分成三段:
1) 传福音的计划:我屡次定意......得些果子

2) 传福音的推动力:我都欠他们的债,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

3) 传福音的价值:我不以福音为耻......要救一切相信的

二. 经文信息:传福音(1:13-17)

1. 传福音的计划:"我屡次定意......得些果子"
1) 这里的"定意"也可译作"计划"(NIV),是一个比较具体的字词,保罗想望的心已经开始有行动。你有传福音的具体计划吗?

2) "得些果子"是他的罗马之行的目的。庄稼成熟了,但收割的人少。因此耶稣呼吁我们祷告求主打发工人去收庄稼(太9:38)。结果子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约15章),但收果子则是工人的责任。你看见等待收成的果子吗?

3) 传福音的计划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有阻隔"。能面对拦阻而不失意,是所有事业成功的条件。

2. 传福音的推动力:"我都欠他们的债"

1) 如何欠债?有两种情况:向人借钱就自动成为欠债人;受托还债而没还债者,也是欠债人。司徒德牧师认为保罗讲的是后者,也就是神将福音的好处托付我们,而很多人还在等候福音;因此我们在某种程度而言,是欠福音的债。

2) 还福音的债是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徒10:34-35),而且是"尽力量"。

3. 传福音的价值:"我不以福音为耻......要救一切相信的"(1:16-17)
这两节经文是本书的主题。


1) 保罗一向以十字架夸口,为什么在这里使用消极的语气"不以福音为耻"呢?这要从当时的处境来理解。罗马是当时的世界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相比之下,以福音为耻是很自然的心理反应,因此常以十字架夸口的保罗,在完全不怕被人轻看的心态下说他"不以福音为耻"。

2) 这福音不单是道理,而是"神的"大能,因为我们传福音的结果是人的得救。属灵生命得拯救的路只有这一条(徒4:12)。但是蒙拯救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相信"(4:3,5:
1;约3:16)。这一点很简单、很基本,但很多人不愿明白。鲍会园牧师说:"真正的信心乃是人听到福音,知道福音的真实,看见所彰显神的公义和慈爱,明白了自己的不义和没有盼望,而决定承认自己的需要,接受福音。"这将是保罗在第3章下半段到5章要解释的。这是本书的关键,我们必须注意。

3) 神的义:在这节经文中,保罗有一个清晰的理据:"首先他要去罗马,因为他不以福音为耻;然后他不以福音为耻,因为福音是神的大能;最后,福音是神的大能,因为福音将神的义显明出来"(鲍,51页)。这是本书的主题,我们要仔细查考这一节经文。有三个问题必须回答:(1)什么是神的义?(2)"本于信以至于信"是什么意思?(3)保罗引用哈巴谷书的"义人因信得生"有什么含义?

(1)什么是神的义?
a. 是神的属性:指神的本性是公义的(3:25-26;创18:25)

b. 是神的行动:尤其是与救恩有关的行动(诗98:2;赛46:13)

c. 是神所成就的:不再是神那一边的,而是算在我们的身上(1:17,4:3),这义是礼物(5:17),而且是透过信心承受的(3:22),是信基督而有的义(腓3:9)。

(2)"本于信以至于信"是什么意思?
a. 这节经文的不同翻译有:"本于信而归于信"(新译本),"始于信而终于信"(吕振中译本),"源于信德而又归于信德"(思高译本)。

b. 解经家的见解有:从一种程度的信进入另一种程度(加尔文),从神的信实到人的相信(巴特),信心渐渐加多(马丁路德)。我们在这里并不需要决定哪一个是对的,而是判断它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无可否认,这节经文是强调"信"的重要性,尤其是与神的义之间的关系。神的义是因人的信心而临到的。

(3)"义人因信得生"有什么含义?
这节经文引用了哈巴谷书2章4节,当时的处境是先知无法理解的,因为神以凶残的迦勒底人惩罚以色列民,然而,以色列的义人必因信靠神而得生。

a. 这节经文在加拉太书3章11节已经用过,可互相对照参考。

b. 既然强调的是"本于信以至于信",那么经文的重点就不应该是义人如何得生,而是罪人如何称义。也就是在"因信"和"义人"相连的解释重点,与"因信"和"得生"相连的解释重点,作一个取舍。

c. 解经家认为罗马书1至4章有24次用"信"而两次用"生",5至8章有25次用"生"只两次用"信",保罗应该是先讲因信称义,再谈"得生"的问题。

TOP

保罗传福音的凭据

1:1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

1:2 这福音是神从前借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

1:3 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

1:4 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

1:5 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

1:6 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1:7 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TOP

保罗传福音的愿望

1:8 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神,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

1:9 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

1:10 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

1:11 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

1:12 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1:13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1:14 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

1:15 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1:16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1:17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
  “义人必因信得生。”(【哈巴谷书 2:4】)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新约 提摩太前书 《第一课》

问安和祝颂 - 在上帝的家中 经文:提前一:1 - 2 主旨:从保罗的问安语,看保罗和提摩太的师生与父子的关系﹔从祝颂中,看在上帝的家中有什麼特徵。 一. 我曾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