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2828 | 回復:1 發帖

彌賽亞的比喻–新約聖經寓言闡釋《第1章》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3-2-9 01:24 編輯

第1章 盐 Salt



(马太福音5:13;马可福音9:49,50;路加福音14:34,35)

在这些经文段落里我们发现耶稣在他的教训里有三次提到盐,并且每次都使用比喻的意义。虽然它们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寓言,但它们都是密切相关的修辞形式。下面让我们逐条解释。

(1)第一个寓言出现在登山宝训,就在他的祝福之后。耶稣已经宣布谁是“有福了”;他说了所有的祝福,直到最后客观地说:“虚心的人有福了!”;但最后当他开始说“他们有福了”时,他立即运用在信徒身上:“人若辱骂你们,你们就有福了!”过渡到直接演讲后我们就听到了他的谚语:“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马太福音5:13)。那些“有福的”,他的门徒是“世上的盐”。这个词组现在已成了陈词滥调,BBC的幽默大师绝对不再使用,被视为陈腐用词,但耶稣使用时其含意略有不同。

盐能保鲜食品,增添滋味。基督的听众里有渔夫,他们深知海里的产品很快就会腐烂,除非带到伯赛大用大缸腌起来。所有的听众都知道当地气候温暖,任何死的东西都马上会受到污染和腐烂。那么,“得福的人”在哪方面像盐呢?一般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耶稣的门徒在社会上保存东西,避免腐烂的扩大。有些人甚至认为如果有十个义人,所多玛就能得救了,同样我们这个世界没有被毁灭是因为其中有“基督徒”。但这些观点事实上还有一种谬误:因为“选举的原因”神指导世界朝他的目的发展;基督教训的道理极大并永远影响着“社会上”一些事情;但“世界”依然要被毁灭,原因就在于其中的腐败没有受到控制。

耶稣思考更多的东西是“风味”,因为他立即说到了失味,而没有提到保护功能:男人是“盐”,因为他们有盐的品味,男人本质上就是这样,他们也不会影响同伴。当我们想起耶稣一口气使用了两个比喻就明白了:他的门徒是“盐”,他们是“世界的光”;前一种说法描述了他们自己的品质,第二种说法说明了他们与相关事物的关系。他的门徒,显示出温柔、体恤、心灵的纯洁、对义的渴望,拥有神希望的那种健康与“品味”。他们会失去品质,就像巴勒斯坦地区的盐失去盐分,不再适合使用一样。汤姆森在《圣地与圣经》(W.M.Thompson, The Land and the Book, 1876)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有一位进口商人让他的盐丧失盐分,骗财、失财的故事。

(2)马可福音提到了盐的另一种关系,还有耶稣对盐的看法。他在经过加利利时预言了他的死亡与复活;但当他说到苦难与死亡时他的门徒因为忙于其它事务,没有考虑他的想法;他们考虑在耶稣建立的国里谁更大。他们的思想集中考虑天国的立即重建,所以想不到耶稣的死。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显赫,不会同情那位正在考虑自己被杀、苦难和牺牲的领导人。耶稣继续告诫他们说提升的方法在于卑微自己:“若有人愿意做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佣人。”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指出必须接待小孩子;然后他指出如果必要的话门徒现在就必须献上手、脚或眼,而不是要等他们被抛入欣嫩子谷,完全毁灭。然后他又为他的忠告给出了理由:“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凡祭物必用盐腌。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9:49,50)。

在此上下文里有指导。耶稣在他们面前放置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现在就断手断脚,一种是完全毁灭—在未来“他们的火是不灭的”。为了避免后面的结局,每个人现在都必须“用火当盐腌”;动词“盐腌”再次出现:“凡祭物必用盐腌”;第二次出现解释了第一次的用法。它为我们指出了献祭的方法。两种发酵剂酵母和蜂蜜都不能在餐祭中使用,但盐是必不可缺的:“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利末记2:13)。

盐与餐祭象征着立约的关系。一起用餐就是他们之间“盐的约”。这是用餐认可的约。这条规则非常严格,所以故事说到有一个小偷在帐篷里分享了食物,当他被人抓住时却逃过了惩罚,因为酋长认为这是分享食物的行为,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也是“盐的约”。献祭中的盐说的是约,因为盐的约神才接受餐祭。请牢记这一点,利末记2:13是耶稣用语的来源,他的意思是说每种献祭都必须受约的束缚(用盐腌),所以切断罪恶的欲望是献祭的条件(用火作盐腌)。火能起到净化的作用;用火当盐腌就是按照立约的要求净化,即使不惜断肢也要克服障碍。

耶稣亲自运用这个情形,当时许多自以为是的人要表示出比他人的优越性。他在别的情形下也使用过盐失盐分这个短语。就像耶稣说的那样他们是“盐”:从上下文中可见他思想上的丰富。他们在神的立约中有品味和健康。因为卑劣的思想和敌意他们就会失去“盐分”:事实上就处于危险的境地。在分享立约的献祭中他战胜自己的意志,顺从父的旨意,他们能解决争端。如果把自己置身于祭坛上,就不会争论优先权的问题。因此他奉劝:“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换句话说:“自己遵守立约原则,作为神的子民;自己作必要的献祭;你就不会有争论,你们之间就会有和平”。

保罗在哥罗西书4:6中还有另一个声音:“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以弗所书4:29很有指导意义:“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污秽或者肮脏的话是不健康的,不适合从圣徒的口中说出来。这样的话无益,不会建设或者帮助恩典。用盐调和的话是清洁的、有浓味、高质量,符合神的立约—保罗用特别的方式表达,如“用恩典”和“帮助恩典”,使用的词表达出由于神的爱护,神与人的关系变得高尚了。“用盐调和”的话被神听到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话脱离了污秽与暗示。

(3)路加福音中的说法针对耶稣周围的群众,他警告众人做门徒的必要性。百姓必须对他作出决定;他们跟随不能漫不经心,纯粹出于好奇心,或者仅仅为了见到他对疾病的疗效,或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他有三次提到“不能作我的门徒”(14:26,27,33)。那些首先珍惜家庭关系、当前友情,甚至自己生命的人;那些没有准备“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能撇下一切所有的人—所有这些人都不能做他的门徒。“盐本是好的,”他继续说,但“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跟他就是要感受盐的特殊气味,使他们能够接受。但这“气味”必须留住,否则没有益处。所以,如果他们不计成本坚持到最后,他们也能做得到。

“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被重点强调的词在“它”。已经退化了的盐不能被“盐腌”;百姓拿了这种失去盐味的盐如何能被神接受呢?耶稣强调说这种盐也没有用处。少量的盐对于土地是有好处的;它与肥料混合在一起;但“没有盐分”的盐完全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人们弃之不用。
1

評分人數

  • pedro

当我们与人分享基督时,态度必须温柔,倘若我们的态度恶劣,不管我们的信息如何强而有力,都没有用。

我们喜欢别人尊重自己,我们就要先尊重别人,我们希望别人聆听我们,也必须先聆听别人。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请看启示录十九章十六节:"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节圣经是描绘主耶稣再来时,祂要审判地上列国,那时祂以万王之王、万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