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18954 | 回復:4 發帖

旧约: 列王记下 简介 【12】



列王记下    共廿五章     属于 旧约历史书

作者: 不详、可能是耶利米或一羣先知。

背景: 曾一度联合的以色列国现已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大两国超过一百年。

要旨: 显明不以 神为真正领导的人的命运。

◆ 列王记全书记述了自戴维驾崩到国家灭亡的历史。

列王记下则从以色列王亚哈谢开始共记载北国十二位、南国十六位君王的事迹、为旧约十七卷先知书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资料。

一百三十年间、北国以色列一直由恶君统治、他们拜巴力、行 神看为恶的事、结果到何细亚王第九年(公元前722年)被亚述所灭、百姓被掳。



南国犹大尚有几位好君王、其中希西家和约西亚可称得上贤君。他们在位时顺服 神、守神的诫命、使全国灵性复兴。这样犹大国多存136年、于公元前586年即西底家王十一年被巴比伦所灭。



在这两百年的历史中、 神兴起了不少英勇无畏的先知、向百姓和君王告 神的信息。其中最显要的要算是以利亚和以 利沙。以利亚乘旋风升天后、以利沙就作他的承继人、向北国发预言。以利沙宣告 神的信息、警戒君王与百姓。



神使他行了不少神迹、比如油源源不绝倒满空器皿、使书念妇人的儿子死而复生、治愈乃缦的大痳疯、斧头从水中浮起等等。



恶君当道、偶像崇拜猖獗、百姓嚣张自满、社会每况愈下时、一小羣蒙拣选的人却不管洪流如何猛、引诱如何大、仍然逆流向着 神。伯特利及其它的先知并两位贤君都讲 神的道、作他的忠仆。即使在极坏的情势中、 神仍有少数的余民对他忠心。

◆  耶和华藉众先知、先见劝戒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说: 当离开你们的悪行、谨守我的诫命律例、遵行我吩附你们列祖、并藉我仆人众先知所传给你们的律法。他们却不听从、竟硬着颈项、效法他们列祖、不信服耶和华他们的 神。王下十七:13~14





引论列王纪上下叙述以色列和犹大王国时期的历史,终于在主前第六世纪七十年代(主前560),约雅斤王被掳巴比伦仰人鼻息、耶路撒冷一片颓垣败瓦中,惨淡收场。北国以色列早在主前721年为亚述帝国所减;南国犹大的戴维王朝,虽有逾四百年的国祚,最后亦难逃国破家亡的相同劫数。

面对这场民族和信仰上灾难性的大打击,以色列选民不禁向神发出质疑的吶喊和呼救的哀鸣;然而,他们没有堕进灰心绝望而自暴自弃的困境里,因为有一群忠心为神发言的先知,早已把被掳放逐的前因后果说得清楚明白。先知生前遭人唾弃的信息,在流亡的强大人中获得了承认和重视,也成了以色列回转更新的根据与基础。

旧约圣经希伯来正典中的先知书,除了由以赛亚到玛拉基(但以理除外)这十五卷后先知书的经卷外,也包括乔舒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这四卷前先知书。


近代圣经学者就这四卷记载选民历史的前先知书研究所得,有下面三个十分重要的结论:


其一,由约书亚记至列
王纪是连贯的历史记载,并不是独立的著作,四卷书的作者或编者其实都是相同的;



其二,这四卷连贯的历史著述,是在被据流亡巴比伦的七十年间所完成,列王纪下最后一段有关约雅斤获释,已经是被掳后三十七年的事了;


其三,这四卷前先知书,可以代表着流亡一代的犹太人对民族国家过去数百年历史的反省和忏悔,他们不但对先知警告的信息十分尊重,要异常认真地采纳了申命记中摩西的律法来评估国家政治的成败得失。

列王纪下交代了以色列和犹大王国下半段三百余年的历史,要仔细地分析了神藉先知的警戒,但选民仍不悔改,最终导致亡国流放下场的经过。作者追溯回顾往事,其用意乃在指出前车可鉴,提醒读者莫再重蹈覆辙,更透过历史反思,为神的子民指引前面当走的路,提供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盼望。

TOP

本帖最後由 pedro 於 2012-2-19 08:41 編輯

内容纲要
列王纪下按内容大致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一至十三章,叙述事件的主角是神人以利沙,其中包括北图以色列一次最血腥的政变,并南国犹大第一次修葺耶路撒冷圣殿的背景;第二部分由十四章至十七章,集中记录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帝国的始末;第三部分由十八至二十五章,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报导犹大国两位杰出君王希西家与约西亚的敬度和改革,不过,南国却仍因玛拿西王的罪恶,招惹神的忿怒,最后亦亡于巴比伦帝国的铁蹄蹂躏之下。

列王纪下的上半卷有关神人以利沙的故事,按其不同体裁和用意,可归纳为下面四类:


第一类简单叙述以利沙所行的一件奇事神迹,好像第二章内用盐治好耶利哥水源;第四章为寡妇用油还债,使书念妇人怀孕生子,又使其子死而复活,并用面解除汤毒,以二十个麦饼使一百人吃饱;第六章叫掉在水里的斧头浮上来等;目的在见证神人超然的能力,没有其它深入的含义。


第二类交代神人的出身,好像第二章叙述以利亚升天,以利沙正式成为他的继承人(得到耶和华的灵加倍感动,并非代表青出于蓝,学生要高过先生的意思,而是好像申命记二十一章17节所示,以双倍之分加给有继承权的长子);这神圣的身分绝对不容许任何嘲讽侮慢,因此,戏笑以利沙的四十二名童子,跟第一章内要捉拿以利沙的两队军兵,都遭到相同的下场。


第三类故事的重点不单在神迹本身,更含蕴着重要的意义和教训,好像第五章乃缦痲疯得医治,基哈西却因贪财惹祸,全章的高潮在于这位亚兰元帅对耶和华神的认信,而先知的仆人却竟然毫无敬畏之心。


第四类故事叙述以利沙介入王国政治斗争之中,有帮助以色列还敌的事例(如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和十三章),但也有在幕后策动政变的经过,好像第八章哈薛弒主,第九、十两章耶户血洗耶斯列和撒玛利亚,清除亚哈家的势力和巴力宗教的影响等。

北国以色列经历耶户的无情杀戮,暗利王朝精英尽丧,国家元气大伤。虽然在第三代耶罗波安王的时期,以色列会一度中兴,但耶户王朝
很快也遭篡夺。随着亚述势力向西扩展,北国终于沦亡。列王纪下十七章对此有很详细的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以色列人违背拯救他们出埃及的耶和华,去事奉追随迦南的偶像假神,并硬心不听先知的劝戒,最后招惹神的烈怒,把他们赶散放逐于外邦。


在耶户叛乱的同年,南国犹大也经历了一场浩劫,就是太后亚他利雅夺权执政。幸好王子约阿施藏在圣殿七年,逃过追杀,又在祭司耶何耶大与禁卫军拥立下登位,并展开了修葺圣殿的工作,祇是从经文透露这件事拖延了二十三年,看来不大成功。

犹大王亚哈斯年间,亚兰与以色列联合要摆脱亚述的控制,犹大不从,要向亚述求助,结果获得解围,但换来亚述的宗教入侵耶路撒冷。这事的经过亦见于以赛亚书七至九章,著名的以马内利预言也是在此情景下产生;司惜亚哈斯不听先知的忠告,没有耐性静观其变,反急不及待向亚述曲意逢迎,结果得不偿失。

北国以色列亡后,南国犹大在希西家治下,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亚述的围困,此事亦载于以赛亚书三十六至三十七章;历代志下二十九至三十一章记述希西家推行宗教改革,列王纪下反而轻轻略过,祇称赞他「专靠耶和华」,「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王下十八5
6)。宗教改革其实也有政治上的含意,就是不再完全臣服亚述的帝国势力,难怪会招来亚述大军的攻击。



但这时亚述己受到巴比伦新兴力量所威胁,因此犹大可享有一定程度上的独立主权。到希西家晚年时,他要应付和防范的已不再是亚述,反而是巴比伦了。

另一位替犹大国带来更新与复兴的君王是约西亚,列王纪下不单嘉许他,说「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的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王下二十三25);也详细记载了他如何在修葺圣殿期间寻获律法书,又按照其中的吩咐招聚全民与耶和华立约,除去偶像邱坛,并在耶路撒冷虔守逾越节。祇可惜约西亚王英年早逝,在与埃及一场战争中不幸被杀,死时才三十九岁。

令人有点费解的,是在希西家和约西亚中间,竟然出现了玛拿西这位十恶不赦的君王,还在位五十五年。他一方面把其父希西家推行的宗教改革全盘推翻,还变本加厉地引入偶像敬拜,以致神宣告亡国被掳的厄运,也必临到南国犹大。历代志下三十三章提到晚年的玛拿西会被掳到巴比伦,然后他回转悔过,在耶和华面前自卑祈祷,但列王纪下完全略去不谈。

巴比伦的迦勒底大军三次围困耶路撒冷,掳走了犹大的精英和国宝,圣殿也遭洗劫一空。南国犹大在西底家的时候覆亡,他的侄儿约雅斤被软禁在巴比伦,留在犹大的众民也因为叛变惧怕报复而逃往埃及,耶路撒冷荒凉的情景,惨不忍观。

列主纪的作者将国破家亡的建酷现实透过笔墨重现在同胞眼前,实在用心良苦。痛定思痛的犹太人面对自己的前途,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抉择,他们也许会嗟叹命运弄人,国家的盛衰兴亡、个人的悲欢离合,都是一场不可理解的际遇,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就是生命的自然律,既然「强权就是公理」,以后就不必再坚持任何原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重要的莫如苟且偷安,看风驶舵若不愿意沦落到生命破产的边缘,活着就祇为生存的话,他们就必须肯定历史绝对不是无意义的循环,神仍然是字宙最高的主宰,她的旨意就是生命和真理;苦难的打击能够转化成为引导神的子民返回正路的鞭策,也是「置诸死地而后生」的净化过程,祇要抓住神的应许和训诲,明天纵或艰难,却仍充满盼望和目标。

以色列要从克里逃生的遗民蜕变为死里复生的新民,就必须在神面前学自卑、祷告,寻求神的面,转离恶行(代下七14),这样才是走向赦免和医治的第一步。


列王纪的检讨回顾,一方面既是神藉先知向祂的选民启示和解释王国时期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是神的子民在圣灵感动下诚实的反思与谦卑的悔改。选民的历史,正是给后人留下有血有泪的教训和提醒,同时也为神的恩典和权能作见证,让我们即或在历史最黑暗的时分,仍然可以坚信「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

TOP


总结



研读列王纪,我们必须明白作者写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满足后世历史学家的好奇和兴趣,而是要为神传达真理的信息。由于旧约经文题旨与取材的限制,若要全面重整古以色列的面貌,学者无疑一定要借助考古或其它古代近东的数据;这样不等于贬低旧约圣经的历史可靠程度,反而是尊重圣经本来的用意和目的。列王纪要见证的,并非一位能够准确客观报导事实的神而已:透过王国历史,读者应该可以看到神不单掌管历史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借着祂的先知向选民清楚解释历史的意义。

研读列王纪,我们很容易会察觉人的软弱和渺小;北国以色列二百年间,竟找不到一位君王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南国犹大希西家与约西亚的敬虔与改革,也扭转不了亡国的趋势。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反省到善恶正邪之间的抉择,不能单从功利实用的角度作出发点;但以理的朋友说得好:「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中救出来……即或不然,王阿,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但三1718)


然而,以色列王国历史绝对不是留下一幅悲观绝望的图画,任人凭吊。不错,历史上人的错误失败比比皆是,但掌管历史的神,却能够化腐朽为神寄:亡国流放的痛楚竟成了信仰更新的转折点,因选民的叛逆,救恩却临及万邦。神的旨意成就在地若天,并不系于人的软弱或刚强;「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这句话的真理,在旧约历史如是,在教会历史也如是,在使徒保罗身上固如是,在我们生命中要如是。

圣经中见证的神,绝对不是一套高高在上的清纯理念,相反,祂常常直接介入人类复杂的历史进程当中,祂不单差遣先知,更亲自「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一14),让我们认识历史不会消失于虚无,而是蒙救赎引入永恒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活着,并非为等待灵魂从肉体时空的囚牢中获得释放,而是在神的照管之下,为将来的荣耀认真填上一分永不磨灭的色彩。



导读


1. 试按照列王纪下的信息,回答下列疑难:

a.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倒不如说神的旨意必然成就,我们还是袖手旁观更落得干脆,你说怎样?

b.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我这么微不足道,又可以产生甚么影响,造成甚么分别呢?安分守己、明哲保身才是上策,你认为有甚么不对?

c.列王纪和历代志在记述同一事件往往有出入,是否表示圣经真理的可靠程度打了折扣?


2. 以色列王曾质问神人以利沙说:「这灾祸是从耶和华那里来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华呢?」(王下六33)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3. 你对先知作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王下二12,十三14)有甚么感想?今日教会在社会上又担当着甚么角色?

4. 「神是历史的主」,你对这认信的宣告有何了解?

5. 你认为以色列和强大亡国被掳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的呢?

TOP

列王记下纲要



当统一遭到破坏,以色列和犹太人分别沦为战俘,不论伊莱沙和众先知如何努力,他们都不受两国欢迎,最后以色列亡于亚兰人之手,犹太则灭于巴比伦帝国,上帝的恒久忍耐和绝对的要求,使祂的爱有公义。结果,王国分裂(王上)甚至消灭(王下)。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关于圣经里说的审判日是什么呢?

按着定命、人人都要死一次、死后还有《审判》希九:27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