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个人主页
- 帖子
- 6163
- 精華
- 18
威望- 3426
积分- 21031
贡献值- 1772
浮出水面高度表- 11136
鲜花- 310
- 性別
- 男
- 在線時間
- 400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0-3-10
- 最後登錄
- 2024-6-23
|
“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二:24)
“你们得救(称义)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也不是出于行为。”(弗二:8、9)
雅各指出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保罗却断言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眼中称义。当我们清楚二位作者论事的观点,则他们表面上的矛盾,恰是其真义上协调之所在。雅各不是说靠没有信心的行为得救,保罗说信心必然会影响人的行为。保罗是说到人称义的事实真相,雅各则是提及人称义应有的表征。
他们二人论述的角度不同。雅各所讨论的,是站在实践的观点,而保罗所说的,是站在神学的立场。雅各主张没有人能被称为有信心,除非他的信心有可知的证据。”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亦即,没有见证的信心(美国标准译本,雅二:14)。人里面所存的信心,是由其外在生活中的行为来证明。”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雅二:18)“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二:20)其间之对比不是在乎信心和行为,而是在乎信心是活的,抑或是死的。不止是口头的宣布,而必须是实地的作成。
所以,保罗和雅各的观点是互相协调的。“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保罗认为惟有信心才能成就神的救恩,但他旋即又补充道:这种的信心必须在仁爱的行为和自我牺牲中表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