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5085 | 回復:4 發帖

生命的转机-路得记一章6至7节



上回提到以利米勒一家所有男丁全都死掉,剩下的只有三位寡妇——拿俄米、路得及俄珥巴。

面对十载沧桑,前路茫茫,拿俄米可以有甚么选择?一章6节是这个悲剧的转折点,拿俄米决定「起身」「归回」(6节)——返回老家犹大地,这个看似简单的行动,却扭转了拿俄米的生命。拿俄米之所以作出这个抉择,原因是她听闻「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7节)。「眷顾」有「探访」「寻求」「查看」「看顾」的意思,当这字用来形容神与人的关系时,正面可解作「赐福」「眷顾」,相反,可解作「讨罪」「责罚」等。两者的关键在人对神的态度,是顺从抑或叛逆。无论怎样,对于拿俄米来说,虽然她只是听闻这个消息,不是亲眼目睹,但从字里行间,皆反映神仍是介入的生活之中,一切的祸福都在祂的手里。

事实上,只要人愿意回转顺从神,神的恩典和慈爱仍是不离不弃的。拿俄米就是因为知道神仍然眷顾自己的百姓,因此她愿意执起包袱,逆转了丈夫十多年前的决定(「以利米勒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1节)。而且第6节也跟故事的开首对照,第1节记载「国中遭遇饥荒」,现在是神赐粮食给犹大地。正如诗篇四十六篇1节:「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人的生与死都在神的手中,虽然我们无法掌握「明天一定好过今天」,但我们可以肯定的,只要人的心是归向神,神仍然是我们面对患难的帮助。曾听闻德军把犹太人关在集中营的时候,未被杀的犹太人要被迫观看同胞处死刑的场面。有一次,一位中年人和一位小孩同被上吊,中年人很快断气,而小孩要过多一段时间才断气。其间,一位少年人听到从后面的同伴中发出一个虚弱的声音说:「神在哪里?」再过片刻,同一个人以愤怒的声音问相同的问题:「神在哪里?」之后,有一低微的声音说:「神和他们同吊!」那位少年人便记载说:「原来神没有离弃灾难中的人,而是与他们同在。」

作者:李锦棠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路得记一章19b至22节

当内奥米和路得返回伯利恒,合城的人都惊讶(《吕振中译本》译「震动」),意即因看见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而有的反应和回响。事实上,内奥米跟伯利恒的人阔别十载,一定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反应,但对内奥米来说,她没有丝毫久别重逢的喜悦,相反,她随即强调不要叫我「内奥米」(「甜」的意思),叫我「玛拉」(「苦」的意思)。由此可见,对她来说,她这十年所经历的,就只用一个字来形容——苦。接着,她一连串的说话,都以「我」为中心,如「全能者使我……我满满……耶和华使我……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很明显,这番话的首尾都强调全能者使她受苦,而中间也指出耶和华降祸给她,综言之,她的眼中就只有自己的苦境,而她一切的苦都是源于神。

事实上,她昔日离开伯利恒时,是因饥荒而走,故她委实不是「满满地出去」,而今天她回来的时候,也有路得相伴,也算不上完全的「空空地回来」。不过,从她的眼中而言,因为失去了丈夫和儿子,所以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对她来说,她只是聚焦自己所失去的事物,却看不见现今拥有的事物身上。

这段经文不是要解释内奥米面对苦难的因由,而是作者在本段经文的结束时给我们开了另一扇窗,就是第22节:「内奥米和他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短短一句恍如轻描淡写的话,却叫我们学习不要把焦点只集中在痛苦方面。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痛苦与否,往往视乎我们用甚么观点与角度来面对。例如当你吃饭时看见一只蟑螂,你会因此便大发雷霆,甚至乘机要求店铺分文不收?还是认为自己幸好仍然看见「全只尸骸」,因为若果看见剩下一只脚,那么自己就即是吃了大半只下肚了。

诚然,态度决定一切事物的高度,自我的看法决定你的人生方向。





作者:李锦棠

TOP

一个甘愿赴汤蹈火的人-路得记一章14至19a节

上文提要:拿俄米多番劝告两位媳妇返回摩押。

常听见电视对白说:「两挟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知在现实中有多少人真的如此做到。在路得记,主角路得便对婆婆拿俄米说:「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16~17节)

以上一席话是路得在全书中说得最多的一段话,也是一段感人肺腑的话,犹如婚礼中的誓盟一样。整段说话都以「你……我」为主干,由此可见,路得一切都以拿俄米为先,自己则完全毫无保留的跟随她。再者,这番话主要是回应拿俄米在第15节劝告路得的话,其中的元素包括「国、神、回去」,路得不是回她本国,而是以拿俄米的国为她的国;不是回去摩押的神里,而是以拿俄米的神为自己的神。此外,路得还加上「死亡」——「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这充分表示她跟随拿俄米的决心。  

事实上,路得向拿俄米说出这番话,明显是与婆婆截然对立,全书充分显出路得一向顺从婆婆的意思,但唯一此处则属例外,但正因她的不顺从,就叫拿俄米因着她的行动而得着祝福。无可否认,路得的行动可谓是「大无谓」精神,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进到一个陌生的群体;离开自己的安全区,踏上茫茫前路。但因着她对拿俄米的付出和牺牲,便为别人和自己都带来神的祝福。

TOP

总有灰心失意时-路得记一章11至13节

上回提要:拿俄米决定与两个儿妇起程返回犹大地。

上文提要:拿俄米喻两位媳妇返回娘家,但她们决意跟随拿俄米。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灰心、失望、沮丧等的事是我们总不能摆脱的。有人说拿俄米是乔布的女性版本,但她跟約伯不同的,就是她没有像約伯追问苦难的因由,也没有想与神争论,她只是无奈地认定「耶和华的手攻击她」。

当路得和俄珥巴表明要跟随拿俄米,她便举出三个理由回应两位媳妇,而每个理由都以「我女儿们哪」作开始。第一,「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这是一个反问,答案当然已在问题里,就是她根本不能再有儿子给她们。第二,「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拿俄米一连问了两个问题,当然答案也在问题中,就是即使她有儿子,两位媳妇也不能等待婴儿长大成人,浪费机会不嫁给别人。第三,拿俄米不再用反问句了,而是直截了当说明「耶和华的手攻击她」。

事实上,我们难以明白拿俄米说这话的意思,不过正如她之前盼望神祝福两位媳妇一样,她深信祸福都在神的手中,并且神会因应人的行为而作出相对的回报。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内奥米的观点,不过人生的祸与福的确都在神的手中,也正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值得庆幸和感到开心,因为我们无论遇见甚么困难,都深信背后仍有一位全能之主支持着,而且那是一位爱我们的主,因此祂是不会放弃我们的。换言之,即使我们跌到谷底,但爱我们的主始终是我们最后的底线。所以,人不需要求神做东做西,只要紧紧凭信被神的手握着,无论祂带我们往哪里去,我们都不觉得害怕,因为神是爱。

作者:李锦棠

TOP

多走一里路-路得记一章8至10节

上回提要:拿俄米决定与两个儿妇起程返回犹大地。

在路得记一 章8至10节,拿俄米嘱咐两个儿妇返回娘家,并且为她们二人祝福。首先,她说:「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一8)「恩待」是本书其中一个钥词,一共出现了三次(一8,二20,三10),这词本身可以表达双方的忠诚关系,不论是指到神与人或人与人的关系,都强调双方彼此之间的恩惠和忠诚关系。因此,大部分的中英文圣经都翻译「慈爱」「怜恤」「良善」「诚实」「忠信」等等。在此处,拿俄米祝福俄珥巴和路得,愿她们平日的行事为人都得到应得的回报。由此可见,路得和俄珥巴的行为的确深深印在拿俄米的心中,她们曾看顾和善待丈夫和婆婆,是贤妻和好媳妇。

接着,拿俄米祝愿她们二人「各有机会再嫁(『有机会再嫁』原文直译作『在丈夫家里』),找到归宿。」(一9,《新译本》)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确定拿俄米的说话动机,但深信她仍然希望两位媳妇不像她那样没有指望,因为她们仍然可以再婚和生儿育女。因此,就正因为她这番感人肺腑的话,最后这段小插曲便出现了一幅抱头痛哭的图画,经文描述俄珥巴和路得都「放声而哭」,并且异口同声坚决要跟婆婆拿俄米回她本国。


事实上,路得记最精彩和动人之处,不在于处处看见神迹,也未曾出现过天降火焰、海水分开、日头停顿等等动魄惊心的画面,反之,我们可以看见的,就是剧中人物往往为别人愿意多走一里路,愿意彼此以恩慈相待,这个故事才能由「苦」转「甜」,由「哭」到「笑」,相信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伟大「神迹」了。

作者:李锦棠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第一集 神为你预备了恩赐

介绍   「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林前 12:1)     我们很高兴能和弟兄姐妹一同来学习属灵的恩赐,这些恩赐是神所乐意赐予他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