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个人主页
- 帖子
- 6163
- 精華
- 18
威望- 3426
积分- 21031
贡献值- 1772
灵粮- 16992
鸡汤- 5391
燕窝- 274
浮出水面高度表- 11136
鲜花- 310
- 性別
- 男
- 在線時間
- 400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0-3-10
- 最後登錄
- 2024-6-23
|
本帖最後由 pedro 於 2012-2-2 09:20 編輯
“加尔文曾说:‘认识上帝不能离开认识自己。’
人越认识上帝,就越认识自己
人越认识自己,也就越认识上帝。
我们要开放自己的生命,否则认识神就认识得很窄。”
当我入读神学院时,在导向日里,听到一位老师在“灵命培育”的环节中对我们如此说。当时我个是新生,只觉得老师的话很玄、很高深。神跟人是两码事,我们如何能从认识这个渺小的自己,而去认识那个伟大而全能的上帝呢?不过开学后,排山倒海的书本及功课冲着我们而来,所以没有空间继续思想这个题目。谁知在三年级时,在教牧、辅导、领袖训练的课程中,“认识自己、认识神”的说法竟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经过堂上多番的讨论,当我再去细味当中的意义时,我发觉一切全是恩典。因为当我们越认识自己、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就越了解到神的大爱及怜悯,惊讶祂竟然爱我如斯的一个罪人!
以前我一直觉得认识自我是一件简单的事,跟这个“我”相处了这么多的年月,怎会不认识呢?我认为只有那些自我形象较低、希望学习接纳自己的人才会对“自我认识”这个题目感到兴趣。我的成长环境很健康、很简单,自我形象不错,我以为已经很认识自己了;信主后,我当然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不过只觉得自己是个不太坏的小罪人,也知道自己是蒙恩的,知道神爱我。在神学院里,我们学习到上帝观与人观,我们讨论到神的爱是完全和无条件的,祂爱的就是“本来的我”,我以为这个我早已了解;但后来却发现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辅导学中,“我”是由“多重的我”(“I” is really a family of many part-selves)组成,当中包括“本来的我”(True self)及“公众的我”(Public self),这对我来说是有点震撼的,我开始意识到我一向自以为认识的“我”,只是“公众的我”,那是戴上面罩的“假我”(False Self)。
人人都有不同的“个人风格”,个人风格建基于我们自小做得好的事上,就是我们希望我们自己会成为的那个样子,也是我们希望别人会那样看我们的,正如有些人有艺术气质,是因为他/她自小弹琴弹得好或画画画得好,又有些人有领导才能,是因为他/她自小擅于辞令,能够表达自己和指挥他人。这些“我们做得好的事”可以是祝福,因为这可以是道德上的善行,但同时也可以是危机,因为久而久之,我们学会装假、学会包装,“假我”就会如此形成,并且遮盖了真我和我们本来的意愿和恩赐。
要除掉“假我”的面罩,就得借着圣灵的帮助。其实我们自小就被教导要做个好孩子,这就会得到赞赏;信主后就被教导要好好装备和事奉,这就会得到肯定。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是“Human Being”,而不是“Human Doing”,神爱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些甚么,乃是因为我们“是”祂的儿女。这对一些基督徒来说,可能是当头棒喝。教会内常常有一些人不愿做事,又有一些人太忙着做事。不愿做事的人“闲懒不结果子”,神自会审判;但一些做事做到疏忽照顾自己和家人,都是不健康的。这些信徒努力做事,是基于愿意响应神的爱,但在事奉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有时是享受被人赞赏与肯定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小心了。所以圣经说:“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
我们可以求主帮助,教导我们如何过一个平衡的信徒生活。我们可以透过祷告、默想和写扎记去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动机,此外,我们也要与人分享和彼此代祷,因为我们可以在弟兄姊妹的相交中认识神、明白祂的心意。我们应该从个人出发,去追求认识神,从而了解到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但很多时我们却倒行逆施,在群体中追求被认同,以为这就是神所喜悦的、以为这就可以发掘到得神和得人喜爱的自我。愿意我们都能好好的整顿一下自己生命的优先次序,并要记住自己就是神所爱的“Human Being”!作者:许文倩传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