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天天亲近神《09》 [打印本頁]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8:54     標題: 天天亲近神《09》

(01)世界所缺少的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十三13)

基督徒在现今的世代,能给人甚么呢?不是高深的知识,也不是丰盛的财富,因这些世界并不缺少,今天世界所缺少的,乃是爱。

首先是对神的爱。人的本性并不会爱神。神的儿女有意无意间会把「爱服事」当作「爱主」,其实真正爱主是「有主的命令又遵守的人」。

今天许多基督徒不遵主的命令,以为这样会吃亏,这就不是爱主,爱主必须遵行主命令;因此爱神的人必须有肯吃亏的心。

其次是爱灵魂的心。主耶稣在世传道时未曾对灵魂有轻贱贵重之分;可我们以势利的眼光看人,给人分等级,定价值。我们专以自己的事为念,有名必争,有利必夺;对肢体的爱心也不够,不肯肝胆相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样何能自称爱神呢?

爱须要牺牲。主是爱的源头,唯有与祂紧紧相连,才能燃烧自己,显扬主爱。

作者:姜武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8:56

(02)日本情结

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十三4至5)

每次大灾难发生,基督徒都要回答人的提问:神为何会让这些灾难发生?如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

日人侵华是事实。他们没有悔改也是事实,路加福音十三章记载了当时一宗社会事故:罗马人统治巴勒斯坦地,在一些加利利人进圣殿献祭时,对他们作出流血的镇压,当时也有人说,这些人献祭时遇袭,必定是遭神惩罚;但耶稣的答案明确而响亮:「不是的,如果你们不悔改,也要如此灭亡。」耶稣又以昔日一宗塌楼事故作比方,向门徒说明他们若不悔改,也会灭亡!耶稣言下之意是,别人有没有被惩罚不关你的事,不要看别人的刺,忘了自己的梁木。灾难的残酷唤醒我们的同情,也唤醒我们的仇恨,我们真正难以面对的,其实不是日本的灾难;而是我们的日本情结。应如何对待伤害过我们的人?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你们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们吃,若渴了,就给他们喝;因为你这样就是把炭火堆在他头上。你们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参罗十二14, 20)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8:56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8-14 09:00 編輯

(03)爱敌人之道

不要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为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前三9)

神呼召旧约先知乔纳到尼尼微去传得救的福音,乔纳不愿意。尼尼微是残暴的民族,是恶名昭彰的民族,是残害掳掠我们的人……。乔纳希望神惩罚他们,不愿意神救他们。神不喜悦乔纳,就管教他,开导他,让乔纳明白爱敌人之道。

幸灾乐祸当然是神所不喜悦的,哪怕是对邪恶的人,我们有勇气去爱日本人、为他们祷告吗?和许多人一样,我知道该这么做,但做不到。

日本地震后有好几天,我和乔纳一样,在神面前挣扎着。「神啊,他们犯的罪怎么办?难道就算了?神啊,他们都没有认罪!」我被苦情纠缠着。「能把这件事交给我吗?」神在我心中说话。「袮会惩罚他们吗?」我想,只要神罚他们,我是可以放手的。「圣经上的话是怎么说的?」「袮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伸冤是谁的任务?」我知道伸冤是神的任务,心中便释怀。但蓦地神在我心中再次提醒,不能因神报应自己的敌人而幸灾乐祸。而且,神虽然因所多玛和蛾摩拉人的邪恶而降罚;但亚伯拉罕为他们求情,神因而大大喜悦亚伯拉罕呢!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8:57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8-14 09:01 編輯

(04)走出民族的伤痕

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4)

神把审判的权力留给自己;却把祝福的权力赏给了人。耶稣在路加福音第十章讲过一位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有一天,一位撒玛利亚人看见一个犹太人被人打伤了,躺在路边,撒玛利亚人动了慈心,就把这位犹太人扶起来,用油和酒包好了他的伤口,用自己的牲口把他送到客栈,又留下钱让人看顾他。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世代为邻,也世代为仇。如果耶稣今天是中国人,我知道祂会怎么对待日本人。

让我们成长,走出日本情结。我们赦免,不是我们怕他们;而是我们靠主刚强了。我们赦免,不是他们没错;而是我们从别人的权势下走了出来,学会不需要人的道歉──难道我们的自由系于别人的一句话吗?道歉是必要的,那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我们的需要。真正的成长,是可以超越自己的伤痕。

愿神借着这次的灾难,让我们的日本情结,在神的光中有一个荣耀的飞跃。愿神用祂的光重新塑造我们,也重新塑造我们民族的灵魂。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9:00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8-14 09:01 編輯

(05)得胜的信心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十一6)

今日是邪恶、不信的世代,人以不信神为时髦;但被神所用的人必须对祂有无条件的信心:

生活上,支取神的丰富。神在伊莱贾最艰苦的时候,差遣一个妇人供给他的需要,没有使他缺乏。同样,今天我们属神的儿女,亦当过信心的生活,经历神的丰富,并向神支取一切。

工作上,倚靠赐能力的神。保罗说:「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我们所倚靠的不是自己,乃是靠那赐能力的神。神用摩西,就为摩西负责。我们当自我省察,我们作主工,是靠经验?抑或靠信心?一个凭信心的人,常求与信心相等的能力;而不是与能力相等的信心。

面对前途,是信心的道路。未来总有许多的未知数,以致我们觉得前路茫茫,但信心的道路就是深信神必带领。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顺服神的引导而不辩论;而今天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跟随主的意思,反要神跟从我的意思。

今天神的儿女要站在这一个不信的时代之前,作一个得胜者;而使我们得胜的,就是我们的信心(参约壹五4)。

作者:姜武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9:02

(06)不一样的荣耀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十五19)

圣经明明的告诉我们,我们的好处不在基督以外;若在基督之外仍有所求,乃是认为基督不够。当基督得胜的荣耀降临时,那种荣耀才是永远,也是最大的。

人有一天都要归回,但生命的投资就要在那一刻显出成效──在神的国度中,对祂仆人的赏赐。世人的盼望是寄托在能变的人身上;而我们的盼望乃是至高的神,因此一生决不落空。

今日我们是否将盼望放错地方:追求显眼的恩赐,寻求自己的成功?表面上虽仍为主作工,但实际是利用主,以达到自己成功的坦途?爱得人的称赞,隐藏自己的弱点,故意讨人喜欢,来获取更高的地位?甚至想年轻时可为主受苦,年老时应享清福?

哦!我们是谁?竟仍对自己一生有所打算或盼望。若主要使用我们一生为祂受苦,我们是否愿意?我们羡慕保罗的学问,是否也羡慕他为主受苦的心志?若我们认清自己的盼望乃在那永存的神和神的国度;即或遇到困境,也必能顺服,靠主度过。

作者:姜武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9:02

(07)意义的重寻

爱是恒久忍耐……。(林前十三4)

西方有一句话说:「金婚纪念日是诠释『忍耐』最感人的事实。」是的,「爱是恒久忍耐」。有一对白头偕老的夫妇在庆祝金婚的喜宴上发表感言:「我们彼此忍耐了50年,今天我们慎重的宣布,我们还要彼此的忍耐下去,要替『爱是恒久忍耐』这一句话作见证……。」可以想象,这对令人羡慕的白发佳偶,能说这么一句轰轰烈烈的话,背后所付的代价也是烈烈轰轰的。

医学的进步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照理能共度金婚的夫妇也应一并增加;然而,离婚率急速上升,早已粉碎了理想婚姻的尊荣。美国洛杉矶市曾有一年,年离婚率与年结婚率相等。华人现今的离婚率更是五十年代的10倍、20倍。当科技与工业不断为人类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人却比自己的祖先更丧失了忍耐的美德。

现代社会的标志就是急功近利,然而主却教导我们:与人相处要忍耐(帖前五14;林前十三4),行善受挫要忍耐(罗二7;彼前二20),患难受苦要忍耐(罗十二12;雅一12),等候应许要忍耐(来六12,十36),这会否才是人能重寻生命意义的真正出路?

作者:姜武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9:03

(08)存心爱主

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西三22)

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弗六6)

事奉是基督徒的天职,除了全职牧会和传道外,还有许多其他服事的岗位:如教主日学、探访关顾、做网页、摆桌椅等等。就是不在教会里,还可以传福音、代祷、关怀。但是,不管你做甚么,都要存心诚实讨神喜悦,如果做事只是为了在人前表功,讨人表扬,这样的事奉动机就有偏差。一旦无人捧场,甚至有批评时,就很难接受,甚至会甩手不干了。

有位弟兄,他少言寡语,别人聚餐,他常在厨房里忙来忙去;别人离开后,他常蹲在地上捡东捡西。不是说,光要点放台上,叫看见我们的好行为就把荣耀归给神吗?如果我们做事总是想得人的褒赏好评,那就很难讲将来有没有赏赐在天上为我们存留了。因为主说过:「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太六2)遗憾的是,人的赏赐无外乎是世上的东西。求主帮助我们!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9:04

(09)隐秘的事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申廿九29)

神是无限者,对于我们这些有限者来说,奥秘永远无穷无尽。圣经是祂晓喻我们应当了解的生命奥秘,除此之外,都是祂隐秘的事。我九岁的儿子曾问我,天堂里是不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分开住?天堂里能不能使劲吃糖又不得糖尿病?我女儿在他那个年龄也曾问过我,天堂里要不要睡觉?是不是人就是整天唱诗歌?我说:「孩子,天堂是个最美好的地方,人到那里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类问题其实主耶稣早已回答过:「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约三12)所以,当乔布面对苦难中无数的困惑,神「从旋风中」倒过来以问代答,地的根基安置在何处?光明的居所从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于何处?(参伯卅八至四十一章)神的这些反问,是要让我们明白,我们不必以人的聪明钻牛角尖,追求明白圣经中的一切奥秘;我们只能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祂。求圣灵帮助我们明白圣经中神已向人显明的启示,若有不明白之处,可寻求圣灵的帮助,祂必会一步一步指教我们(参约十四26)。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4 09:05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8-19 06:46 編輯

(10)不会无聊

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启廿一23)

有人会好奇地问:天堂是个怎么样的地方?有一对小兄弟,每个主日都坐在教会第一排的椅子上,看着父亲带领敬拜。有一天,父亲听见儿子在哭,「爸爸,圣经上说我们要在天堂里敬拜神,直到永远,那太久了吧!」儿子哭着说。原来他以为天堂的生活,就像是一些沉闷的敬拜聚会般无限地延伸!

圣经没有很仔细地描述人死后的生命,或天堂中的生活;但圣经告诉我们,神为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见过,人心未曾想到的。天堂和永生,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美丽事物。启示录形容,天堂中,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启廿二1)。在天堂中,我们不再有痛苦和忧伤(参廿一4)。我们在天堂将永远敬拜上帝,众人将欢喜地赞美耶稣。(参五11至13)

司布真说过:「我对天堂不会感到陌生,我的神、我的天父,要把我接到永无止境的福乐里去。」天堂的生活绝对不会是「无聊」的!

作者:周慈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47

(11)聚敛粮食

蚂蚁……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箴六7至8)

初来美国,在密苏里富腾镇居住将近四年,邻居75岁的黎玛丽,每年夏天都去农场,从农场回来,她会做苹果派和什锦菜牛骨汤送给我们。

在她家地下室有个储藏室,我看她将小黄瓜、豆子、蕃茄腌制成罐头,又将菜瓜自制土司面包,存放在储藏室,往往冬天尚未来临,她储藏室已满了食物。我对她又敬又爱,尤其她年纪这么大了,仍然这么独立、殷勤,想起她就自然会想起圣经上所说的蚂蚁。

箴言的作者赞美蚂蚁勤劳不懈的工作态度,懂得未雨绸缪。基督徒在世生活,虽然神应许会供应我们一切所需,我们也得在自己的岗位上,作聪明的好管家。今日经济不景,失业率高,属神的儿女更要以殷勤、不怕低微的态度来从事各行各业。得到神的供应,要懂得善用、储存,也要乐于跟缺乏的人分享。

作者:周慈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48

(12)安然入睡

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传二23)

一位朋友说:「我常在夜间醒来,种种烦恼、思绪逐一浮现,令我无法再度入睡。有晚凌晨二时,我困极了,应该休息却无法入睡,最后我降服下来,开始祷告:『不要照我所愿,而是照 所愿的。』我把面临的处境、难题交托在神手里,烦恼逐一消失。当我再祷告:『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我。』(彼前五7)祷告还没完,就已经睡着了。」

我念高中时,也常常为这为那忧心忡忡,日夜愁烦,一天最多只能睡四小时。马偕医院的医生一口断定:「你有忧郁症……」,我吓呆了,之后每晚入睡前必定背诵诗篇廿三篇和主祷文,常常还没背完就睡着了。后来有一年家庭旅行,睡前,家人各自抱着枕头要去客厅打地铺,原来她们怕死了我打呼的声音!

我们要学习,将各样困难、心事卸给神,因祂必顾念我们。神就在身边,任何事都可向祂倾诉、祈求,祂必垂听。

作者:周慈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49

(13)多结果子

义人……他们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诗九十二12至14)

鲁益斯(C. S Lewis)讲述的「菲吉特太太」故事常萦绕在我脑海。鲁益斯笔下的菲吉特太太,去世几个月后,家人忽然显得生气蓬勃,令人讶异。「她的丈夫开始能笑了,我从前总认为她家的么儿满怀忿怒,是容易动怒的小家伙,现在可变得温和多了。长子呢?从前除了睡觉,极少见他在家,现在几乎足不出户,且开始重新整理花园。那个过去老让人觉得过分『纤弱』的女孩,现在学起骑马来,整个晚上不停地练舞……。」菲吉特太太经常说她是为家人而活的,这话并不假,左右邻居都知她的确如此。但她的存在,能使周围的人得着建立,抑或使人感到是一种桎梏呢?

作为家中的长辈,或者教会的领袖,常以为自己付出一生,殷勤服事,非我不行;但我们的生命有否真的能为神结出果子呢?当我年华逐渐老去时,我祈求神:「袮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袮里面;让我能多结果子,满了汁浆而常发青;让我有令人称羡的生命知识和智能,能荣耀主名,我便没有白活!」不然,当我逝去之时,人才感到重获欢愉,将是何等的憾事。

作者:周慈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50

(14)神的作为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四10)

一位美国牧师曾作见证:「1985年,神帮助我戒除16年滥药和酗酒的习惯。那时我读到这经文,虽然我的康复过程崎岖,但期间与基督同行,充满喜乐,每天都靠这经文而活,从此就没再滥药和酗酒。

「这节经文告诉我,不管神把我放在甚么环境里,我都要服事祂。那时我是个修车工人,于是我便按经文的教导,尽心替人修理好车子。

「我天生是个口齿不灵的人,又患有妥瑞氏症,常会出现重复和不自主的动作。我的教育程度只及初中三。我留长发、骑摩托车,两条手臂都是纹身。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不可能在台上向人宣讲福音;但我遵从神的话,祂一步一步引领我。如今神让我完成宗教学学位,受按立为牧师,从事监狱事工,在国内、国外与监狱中的囚友分享神的作为,呼吁他们接受主,让神改变他们的生命。

「直到如今,我仍然为神能用像我这样的人而感到惊奇!是的,神能做出人意外的事。」罗炳森师母曾说:「神将使用的器皿,是那感觉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能,算不得甚么的人。荣耀必须都是祂的。」

作者:周慈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51

(15)常亲近主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六6至9)

中世纪修士劳伦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在《与神同在的操练》一书中指出,我们一个常有的误解就是,只在祷告的时间与神亲近,祷告之外的时间就忙自己的事了。作者提醒我们,不论是祷告或做事,都需要亲近神。

基督徒是主的宝血所赎买的,心怀意念、言谈举止都应该活出主的样式,居凡能入圣。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有太多的纷扰和诱惑,一不留心就撒谎、贪婪、嫉妒、记恨,不善待人,不讲好话。所以,神要求我们采用各种方法把祂的话牢记在心,不管家里家外,行走躺下,都要思想谈论,不断复习。甚至要记在手上、额上和门框上,时常儆醒。不仅是自己要记,而且还要殷勤教训儿女。有位在家好生气发脾气的姊妹,将神的话贴得厨房里到处都是,一天三餐忙碌的时候,神的话就在提醒和安慰她。日子久了,这些话也贴在她心里,成了随时的帮助,她的精神面貌从此大有改观。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52

(16)属灵动机

无论做甚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祂感谢父神。(西三17)

当我们没信主时,我们的灵是死的,言行举止都是我行我素;信主后,圣灵已内住在我们心里,我们就要学会尊重祂,倾听祂的声音,让「新我」健康成长。有效的操练方法之一,就是凡事都奉主耶稣的名。这样,说话、做事都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先听听圣灵的意见,看合不合神的旨意?

十七世纪修道院内的一位厨师劳伦斯修士,他在《与神同在》(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一书中,用切身体会告诉我们,如何能够在做许多杂事,如煮饭及修鞋的同时,还能随时随地将心献给神。他说,一个人的属灵深度并不是要改变你现在所做的事情,而在于做事的动机,以及将那些原本为自己所做的事转变成为神而做。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事要做:如求学、上班、家庭、儿女教育等等,认识主后,在这些事上就不能说与主无关了,都有一个是否能作盐作光的属灵意义。在每件事上,圣经都教导了我们处理的原则,我们的很多属世习惯如撒谎、贪心等毛病,就要靠神一点一滴克服。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53

(17)属天安慰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约十四1)

临上十字架前,这时的耶稣比谁都痛苦,不光是祂自己预知世上最严厉的十字架酷刑正在等着祂;更主要的是全人类的罪都将担负到祂一个人身上,让祂代赎。所以,在客西马尼园祂向父神祷告时,忧伤得几乎要死,汗如血滴。虽然这样,祂却反过来用许多甜美的话来安慰祂的门徒,可见,主耶稣基督对人类始终存着忘我牺牲的精神。

在人临终前,亲友之间真不知怎么安慰。健康的亲人可能对临终的亲人说:「你不能走,不能撇下我们。」临终的人可能对健康的亲友们说:「你们不要难过,好好过日子。」所有这些安慰都很苍白,因为在死面前,除了悲痛,谁都对生命无能为力;但主不一样,祂有神、人二性,祂对我们的「临终」安慰有着特别的生命意义。我们将来去哪里?圣父有天家。我们将来怎么去?圣子是天梯。我们现在怎么过?圣灵来陪伴。三位一体的神为我们有如此丰盛的预备,我们在地上走天路,当一无挂虑,应有盼望和平安。有多少平安,取决于多大信心;有多大信心,又取决于我们能否听道也行道,在世上生活能否常常藉祷告倚靠亲近神。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54

(18)能力之源

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出三2)

很多爱主的信徒,都很投入教会事奉,尤其见到时代的紧迫,都想把握时机,多作主工。但在教会事奉神跟在世界上的志愿团体中做志工不同,有一项明显的区别,基督徒的事奉,由始至终都不是个人能力、才干的展现;而是神透过祂所使用的人,作成祂的工。

神的工人是依从神的呼召,按着所赐的恩赐,靠着祂不断加力,来完成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寻求神的心意,凡事顺服祂的带领,专心仰赖等候祂,离了祂我们就不能做甚么。

「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是一个不寻常的异象,这也正好象征神的工作与祂的工人。按照自然律,任何燃料如木材、汽油等,都会在燃烧中被烧毁或消耗掉;但摩西在异象中所看到的荆棘没被烧毁,但却被火烧着,说明这荆棘不是燃料。在人看来,荆棘会燃火,但事实上,神才是背后的能量供应者。

神是阿拉法、俄梅嘎,祂是始也是终。无论是神的创造之工、托住万有之工,还是救赎大工,都是靠神自己的话成就。祂是那创始成终者。

作者:海颜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54

(19)灵性指标

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三17)

信仰认真的基督徒,都关心自己的灵性是否热心、冷淡,或有没有属灵的能力?然而,按主耶稣的教导,衡量一个人灵性的真正指标,该是「灵里的贫穷」。越是认识神,亲近神的人,越会感到自己灵里贫穷,就是一无所有,污秽不堪,一无可夸;因为在神无限丰盛、圣洁的同在里,这正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若被神光照,必会看见自己贫穷、瞎眼的本相,这也是那些在主里敬虔度日的圣徒,在自己身上常常看到的。

神是在人的「无有」上建造,就像盖房子,建造前必先拆除旧房子,在平地上还要挖地基,建筑物越高,地基越深,为要立定坚实的根基。

只有感到饥饿的人,才会寻求饱足;知道自己贫穷的人,才会寻求丰富。我们在属灵的追求中,若感到自己在知识、德行、恩赐上越来越强过别人,那么我们不是与神更近,而是离开神更远了!

诚如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所说:「若我在恩典中真的有所长进,那就是越来越谦卑了。」

作者:海颜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55

(20)更像恩主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因为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祂儿子的模样,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罗八28至29)

读这经文,我们常忽略了:神叫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被塑造成为祂儿子的样式。神救赎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我们能活得像祂的儿子──效法耶稣基督。这也是基督徒灵性追求最重要的目标。

真的,基督徒灵性的成长不是获得更大的「灵力」,成为很具吸引力的优秀讲员,作很多人的教师,推动很多大型的事工,成为不同委员会的主席……。

神给人最大的恩典、对我们的爱最大的表现,是让我们能够效法耶稣。今日神给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历练,目的也是造就我们,活得更像主。你身边有些恼人的同事、亲人吗?神把他们摆在我们身边,就是操练我们要更加忍耐,更能宽恕,更有主耶稣基督的心怀和无私的爱。

没有一件事比活得像耶稣更尊荣,更有价值。让我们常常在神面前,校正我们的内心,追求活得更像主的样式。

作者:黄天赐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6:57

(21)永存的美丽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前一24)

听说今天韩国流行整容,很多风靡亚洲的韩剧明星,就是整容的后果。即使美貌是与生俱来,也不过是暂时的,和世上所有其他事物一样,终有衰残的一天。

但世上有另一种美丽,具有永恒的意义与价值,远超过这些必朽坏的事物。德兰修女晚年,是个又干又瘦又矮小的女人,她却让人看见人性的光辉。她去世的时候,全世界的元首都去景仰,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她的一生活得就像主耶稣!

我们多半都是平凡人,大概一生也不会像德兰修女那样,对世界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得到那么多人的景仰;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效法基督。

虽然我们不能每天做到饶恕人七十个七次,但对配偶总可多点体谅,对孩子多点宽容,对下属多点关怀,点点滴滴的积累,生命就会比以前更像基督。

当然,这绝不是靠自己可以成就的事,因为忍耐令人不耐烦的人,宽恕得罪我们的人,关怀做事不到位的人,这些都违反我们的本性,必须谦卑下来,靠主方能成事。

作者:黄天赐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07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8-19 07:10 編輯

(22)「一滴香」的信仰

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碱。(玛三2)

耶和华啊,求 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肺腑心肠。(诗廿六2)

近日国内出现了一种神奇的调味料,类似味精,但效力要强得多,只要加一滴在清水里,就可清水变高汤,香味还飘得老远。这些调味料是否对身体有害,未经检定不能下结论。但相信这些一滴香的汤料,不会有甚么真正的营养价值。「一滴香」为何会流行,得到商家,甚至食客接受?这固然因为许多商家为了赚钱,昧着良心;另一方面也因许多人只求暂时的享受,罔顾健康。

可惜这样的心态在信徒中间也很普遍。我们祷告的内容多是盼望生活顺遂、病得医治、儿女能进好学校、事业成功等,我们以为做了基督徒就能心想事成,追求看得见的神迹,盼望祷告能马上蒙应允,一按手就能被圣灵充满。

即或我们愿意追求过一个荣耀神的生活,更像主耶稣,也希望得到一个速成的方法;但生命的成长实在没有快捷方式,需要经过熬炼。摩西在旷野牧羊40年;大卫做王以前十多年被扫罗追杀;约瑟要先被卖为奴,下在监里,才能成为埃及的宰相。「一滴香」的信仰没有内涵,也不能对人产生生命的影响。

作者:黄天赐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08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8-19 07:10 編輯

(23)死亡航道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20至21)

1983年9月1日,一架大韩航空的客机从美国纽约起飞,途经阿拉斯加前往南韩汉城(今之首尔),在清晨时分误入苏联领空,遭苏联空军击落,机上240名乘客和2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根据飞机「黑盒」的资料分析,飞机在阿拉斯加起飞后,机长忘记将磁场导航改为惯性导航,以致飞机远离了航道,加上苏联战斗机驾驶员的鲁莽与误判,导致空难发生。今天的国际客机都已全部采用自动导航,避免重蹈覆辙。但当日的机长在驾驶舱里信心满满,虽然已经远离了航道,还以为自己走在正途,不知死神已经悄然降临。

在后现代的文化氛围中,我们的属灵生命会否在不知不觉间也远离航道了呢?我们属灵的追求是否也陷入只求一些自我满足呢?虽然积极事奉,带领别人敬拜;但骨子里所追求的,只是别人的赞赏与肯定。虽然常常祷告;但只是爱神的恩赐能力过于神。表面上热心爱主;但骨子里充满了自恋的情结。神是我们真正的导航者,除非我们在祂面前学会谦卑、舍己、顺服,这些历代圣徒持定的核心价值;否则这些表面的属灵行为,只会把我们引上死亡的航道。

作者:黄天赐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11

(24)行活人之路

又有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太八21至22)

我要在耶和华面前行活人之路。(诗一一六9)

有人读到这段圣经会问:「为何耶稣那么不近人情,埋葬父亲都不许?」原来,这人的真正意思是:「容我等到父亲去世后再跟从 吧!」而经文要强调的是:虽然想跟随主的人很多,当要计算代价时,人就会有很多借口,耶稣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问题。

主用「死人」一词也很特别,「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到底是甚么意思?就像我们用「行尸走肉」,来形容一些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甚么的人。耶稣所指的,正是世上一些对生命缺乏省悟,走向灭亡的人。

弟兄姊妹,虽你认识主已有一段年日,你有真正跟随主吗?还是仍过着「死人」一样的生活?基督徒要行「活人」之路,不要活着与「死人」无异!

50年前我认识主,决定一生跟随祂,事奉祂,从此为神而活,至今从未后悔作此决定。付代价跟随主,对每个人的意义也不一样,有人蒙召全时间传道,有人蒙召继续在职场为主作见证,都是愿意要放下世人以为美,或世俗上吸引我们的事情来跟随主。

作者:黄天赐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33

(25)哈拿献子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撒上一27至28)

信主前,我们可能祷告:「神啊, 袮要是满足我这件事,我就信袮。」过了一阵子,这件事果然如愿,或许以为是运气好而不感谢神;或者觉得奇妙,口头感谢神却仍不相信神。信主后,也是常常在祷告中向神许愿,主啊,要是这事能成,说明袮要召我出来;要是那事如我愿,我一定为袮做这事。等过了些日子,事如心愿,却不去向神还愿。

哈拿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曾经不孕的她在神面前守住了承诺。小塞缪尔刚断奶时一定是最可爱的时候,也是母子最难舍难分的时候,她却真的将孩子送到了祭司那里,归神所用。她在神面前的诚心诚意,大大蒙神悦纳,神不仅使用塞缪尔,而且还让她生了更多的孩子。所以,对神许愿一定要倾心吐意,发自内心。

我们都应该记住传道书中的话:「你向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祂不喜悦愚昧人,所以你许的愿应当偿还。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传五4至5;参申廿三21至23;诗七十六11;太五33等)许愿不还,就是对神的一种欺骗。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34

(26)活出见证

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愿和她同住,她就不要离弃丈夫。(林前七13)

主很在意信与不信的「不要同负一轭」(参林后六14)。但是两个不信的结婚后,若太太先信了主,要不要离弃未信主的丈夫呢?圣经明确地说「不要」。这样,两人同负一轭,彼此之间免不了多了矛盾和冲突。假如你去教会敬拜,他非但不高兴,反而常在外赌博、喝酒,你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祷告神让他知罪悔改;同时你用新生命与行动来见证主耶稣,这胜于用口说服他(参彼前三1至6)。

如果妳做了基督徒以后,妳丈夫不但得不着一点好处,反而多了一份来自信仰方面的挑剔,他就会对耶稣、对教会、对妳更反感。有一位中国乡下的姊妹,她信主后,一改过去爱责备的习惯,丈夫从外面赌博很晚回家,她就端上一盆热水给他泡脚,吓他一跳。每次如此,他反倒过意不去。他从她身上看出了那么多的改变,都是信主带来的,于是愿意去教会。不久,她丈夫也信了主,慢慢改掉了很多坏毛病。当然,有时自己没办法爱一个不可爱的人,只能到神面前来求神帮助。只要我们在未信主的人面前活出主的样式来,剩下的就是神主权的事了。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35

(27)孩子样式

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太十八3至4)

孩子在我们的眼中,通常是被教育的对象,动辄会对不听话的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意思是说自己的经验丰富,也就是说我们比孩子们世故。我儿子有个阶段很喜欢我给他念「皇帝的新衣」这故事。在整个故事中,大人们存着不同的心态向皇帝撒谎,只有孩子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没穿衣服就说没穿衣服。

我们活在充满罪的社会中,随着年纪的增长,人单纯的「个性」被磨练得越来越少,相反变得越来越圆滑、世故、「成熟」,以罪性应付罪的经验越来越多。所以,主耶稣要我们回转成小孩子的样式,从「成熟」再回到「单纯」。人既已长大,又如何回到「单纯」呢?保罗有个提醒:「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林前十四20)我们若要肉身上像婴孩般单纯,在恶事上浑然无知,就要在灵性上追求成长,从喝奶到吃干粮,从而有刚强且成熟的属灵心志。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38

(28)更高的原则

安息日,耶稣到一个法利赛人的首领家里去吃饭,他们就窥探祂。在祂面前有一个患水臌的人。耶稣对律法师和法利赛人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他们却不言语。(路十四1至4)

法利赛人邀请耶稣吃饭,目的却是要试探祂。耶稣时代的屋子,进了大门后通常有个露天的前院才到达屋子。在前院里有一个患水臌的人是不寻常的,明显是法利赛人故意放他在那儿以试探耶稣。耶稣若医治他,就违反了安息日的条例;若不医治他,就是没有爱心。

旧约规定以色列人该守安息日,当日不能工作。但当时的宗教领袖认为,律法上的诫命不够具体,于是宣布了1,521种行为是违反安息日的!在这场合中,耶稣采取主动,问律法师和法利赛人:「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

耶稣所问他们的,是一个原则的问题、真理的问题:究竟安息日可以做甚么?不可以做甚么?基督徒信主后,有时也会为自己或别人问:「这样的事,可不可以做?」我们要谨记,旧约中所有的律例、道德原则,当初都是为了人的好处而设立的。到了新约,是延续律法中爱的真义。今日在教会中,我们固然要持守真理,但更要以爱心为前提去行事。

作者:徐道励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39

(29)耶稣的评价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太六5)

耶稣告诉当时的犹太人:祈祷不要像假冒为善的人,喜欢站在会堂或者十字路口,故意让人看到。这样做问题在哪里?

因为十字路口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在这些犹太人心中,他们「属灵生命」的要素是要在人前表现得好,得到许多人的赞赏。事实上,昔日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在耶稣降世前确曾因在叙利亚王朝统治时期,极力被希腊化,不准他们祈祷、献祭,要消灭他们的宗教,他们为表现敬虔爱神,有属灵的勇气,常特意走到十字路口祈祷。但在耶稣时代他们仍然这样做,便显出是故作虔诚,假冒为善。

今日的基督徒,有没有一些假冒为善的行为呢?就如一些宣教士到了贫困的地方宣教,住的是豪宅,出入驾驶豪华汽车,却对当地人说:「神爱你,神关心你,你平平安安的去吧!」又或在一个贫富悬殊严重的社会中,基督徒一边对人说「耶稣爱你」,一边却只顾追求奢华的生活,没有真正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人。你想耶稣会怎样评价呢?

作者:徐道励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9 07:39

(30)超越虚假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廿三23 )

耶稣基督来到世界上,绝不是以两副面孔来生活。祂知道自己到世上来是要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因此祂不是住在王宫或大洋房里,过着奢华的生活。祂来到世上,与最卑微、最低下的人在一起。祂甚至对想跟从的人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路九58)所以历史上纵有许多人不信神,却没有人说耶稣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当时的人爱戴主耶稣基督,也因为祂是诚实的人!

后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年轻人最不喜欢看见成年人的虚假:一面在讲台教导人属灵的事,心中却常充满不安、妒忌猜疑;一面口中宣扬神的爱,但却以自私自利的方式来生活。现今年轻一代喜欢看到教会里的人以真诚的态度来生活,能像主耶稣基督一样卑微,真心诚意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当我们能像耶稣基督一样真诚地生活,不再虚假,福音在这些地方自然能广传!

作者:徐道励





歡迎光臨 神の仆人之家BBS (http://siervodediosar.aylog.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