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社会经济发展较晚,以农民为主体。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统治年间,加强王权,逐渐发展军队和舰队,在希腊北部称雄。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泛希腊会议,各城邦承认马其顿的领导地位,并宣布向波斯进军。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宫庭阴谋中被刺死,儿子亚历山大(Alexander Ⅲ The Great公元前356~323)继位。
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王朝争霸引起长达80年的战争,史称“叙利亚战争”。从托勒密二世的时代(元前276年)持续到托勒密五世的时代(元前195年)止,战争共进行了5次。公元前201~195年间,塞琉古王朝的安条克三世(元前223~187年)利用埃及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的机会,于元前198年从埃及托勒密五世(元前210~180年)手中夺取巴勒斯坦和腓尼基,从此犹太人转而归属塞琉古王朝统治。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9 09:20
安条克四世伊皮法尼斯被犹太人的反抗行径所激怒,决心要以希腊宗教来取代犹太教。公元前168年,安条克四世公然宣布犹太教为非法,并采取各种严厉的措施来消灭犹太教。如下令废止一切犹太教的节期、禁止行割礼、禁守安息日、大肆焚烧圣书、悍然在耶路撒冷圣殿里竖起希腊神祗奥林匹亚宙斯的祭坛,并在其上用犹太人视为不洁的猪进行献祭,并强令犹太人吃食猪肉等等。安条克四世以上的倒行逆施引起犹太人的极端痛恨,一场武装的反抗起义就此爆发。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9 09:21
公元前165年,犹大玛喀比在欢呼胜利的庆祝声中进入耶路撒冷,庄严地进行清洁圣殿的盛礼,按摩西律法的定例,以未经雕凿的石头,砌筑新圣坛,整修圣殿,制作新香坛、圣桌等。他们选定三年前安条克四世亵渎圣殿的基斯流月(Chisley 《尼希记米》1:1,相当公历11月)二十五日作为纪念日来举行为期八天的献殿节。众民俯伏在地,顶礼膜拜,赞美感激上帝给他们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以后犹太人把每年基斯流月二十五日的连续八天作为庆祝圣殿重新奉献的快乐庆祝的节期。新约《约翰福音》10:22记:“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这里的修殿节即献殿节(Feast of Dedication),它即起源于玛喀比时代起义的胜利与重修圣殿。
公元前161年底米丢一世纠合叙利亚大军两万和两千骑兵,步步进逼耶路撒冷,犹大玛喀比面对数倍的敌人仍拼力死战,他鼓励疲惫残余的起义战士说:“我永不让人说我是从战场逃跑的,让我们为犹大同胞英勇战死吧!不要在我们的荣耀里留下任何污点。”这场战斗从早晨一直厮杀到晚上,犹大玛喀比腹背受敌,最后英勇牺牲。约拿单和西门抢回兄弟的尸体,抬回葬于莫顶家乡的墓地。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9 09:22
从公元前168年,祭司马提亚掀起反抗安条克四世的宗教与政治的迫害,爆发了震动巴勒斯坦全地的玛喀比起义,经过长达历年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终于在元前143年,在西门治理时代,获得了摆脱塞琉古王朝统治的胜利。从公元前143年到公元前63年,罗马占领巴勒斯坦为止,这段时期是为玛喀比王朝的独立时期。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9 09:22
四、奋锐党人(Zeaiots):也称狂热派,拉丁文称“西卡尼”(sicarii)意为“持匕首的人”(daggers),故西卡尼派也称短刀党。此等短刀党徒以暗杀、暴力为手段来对付敌人,他们属奋锐党中的左翼激进分子,奋锐党人包括社会下层的犹太无产者、贫苦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等,他们在宗教的观点上与法利赛派一致,强烈盼望并宣传救世主“弥赛亚”的来临,但在政治斗争上却和法利赛人走截然不同的路线,在罗马统治时期,以狂热派为首的犹太人不断进行武装的反抗斗争,狂热的奋锐党人认为忍受罗马统治是不忠于上帝,在圣殿中也可以杀死罗马人。他们反对纳税给罗马皇帝该撒、反对罗马的人口普查、主张革除亲罗马的祭司和圣职人员。奋锐党人是公元66~70年那次犹太战争的中坚力量,号称这是光与暗、善与恶的殊死战斗。公元132~135年的巴·柯克巴起义的领袖,也是奋锐党的后代。耶稣所挑选的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个是奋锐党的党员,名“奋锐党的西门”,他区别于另一个西门彼得(《马太福音》10:4)。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9 09:24
死海古卷的发现对于旧约圣经的校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旧约经文在长期口传和传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人为的谬误、错漏和后人抄写者添加的文句。现在从发现的死海古卷抄本,就可以用来和现行的版本相对照,以此作为校订的参考和根据。现存的旧约希伯来文抄本,是公元六一七世纪左右的马所拉文本的抄写本。最古的全旧约抄本的年代是公元1010年,而今死海古卷中发现的《以赛亚书》抄本是抄写于公元前200~100年,所以比现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最古的《以赛亚书》抄本足足还要早一千年左右。它未经后世修改、删添,保留了最古老原来的样式,因此当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现在《以赛亚书》的英文新译本(如1952年的《修订标准本》)中已采纳死海古卷抄本,至少作了十数处合理的修正。从全《以赛业书》的整体来看,这些订正并不算是重要的、足以改变重要经句原义的修正。但作为今日的正典圣经,每一个字或某个单词的改动,都是学习、研究圣经的人值得注意和重视的。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9 09:27
次经包括哪些类书卷己如上述。一般的书目共有下列十五卷:《玛喀比传上卷》(I Maccabees亦译马加比)、《玛喀比下卷》(Ⅱ Maccabees)、《多比传》(Tobit)、《犹滴传》(Judith)、《以斯帖补篇》(The Additions of Esther)、《所罗门智训》(The Wisdon of Solomon)、《便西拉智训》(Sirach or Ecclesiasticus)、《巴录书》(Baruch)、《耶利米书信》(The Letter of Jeremiah)、《三童歌》(Son of the Three Young Men)、《苏撒拿渤》(Susanna)、《彼勒与大龙》(Bel and the Dragon)、《以斯拉续篇上卷》(The First Book of Esdras)、《以斯拉续篇下卷》(The Second Book of Esdras)、《玛拿西祷言》(The Prayer of Manasseh)。上列十五卷书目除《以斯拉续篇上卷》、《以斯拉续篇下卷》、和《玛拿西祷言》这三卷外,天主教对其它12卷与圣经正典同等看待。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次经》在新教中没有地位。马丁路德在其新译德文圣经中,把主要的次经书卷附于旧约正典书卷之后作为附录,并加上如下按语:“这些次经书卷不能与圣经同等看待,但仍是有教益的读物。”英国圣公会(Anglican安立甘教会)认为次经可作为生活典范和行为指南,但不应作为教义的根据。
《玛拿西祷言》记犹大王玛拿西被亚述王掳去巴比伦(《历代志下》33:10~20),他一贯作恶,故受此惩罚,在急难之中他悔悟认罪,向上帝祈祷,后得以归回耶路撒冷,仍坐国位,并且国运长久。此为后世一虔诚犹太人根据其事代书的一篇长仅15节的祷文,约写于公元前100年。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9 09:33
《禧年书》(The Book of Jubilees)也称《小创世记》,它以法利赛派重视律法的观点,重述创世的故事和以色列诸族长的事迹,与《创世记》同样是五十章。作者是个法利赛派文士,约写于公元前150年玛喀比起义以后的年代。
《亚里斯提亚书信》(The Letter of Aristeas)记述埃及托勒密二世(公元前285~247)的官员亚里斯提亚给他兄弟的一封长信(长322节),详细介绍希腊文七十子译本的翻译经过。作者是一位住在埃及亚历山大的犹太人,他以自豪的笔调炫耀这部希腊文七十子译本的权威。约写于公元前130~70年之间,犹太史家约瑟福斯(公元37~95)曾引述此书信(《犹太古史》第12卷第2节)。
《以赛亚殉难》(The Martyrdom of Isaiah)记先知以赛亚在犹大希西家、玛拿西时代的活动和殉难经过。先知被玛拿西王用锯锯死。本书内容早年基督教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公元155~230)、奥利金(Origen公元185~254)、耶柔米(Jerome公元340~420)都引证过。新约《希伯来书》作者也可能见过本书(参《希伯来书》11:37)。
《摩西升天记》(The Assumption of Moses)记摩西临死前的遗言。新约《犹大书》第9节,即引自本书。书中提到大希律王统治终结,并未有圣殿毁灭的暗示,书的时期为公元前4年大希律王死至公元70年圣殿被毁之间。
《所罗门诗篇》(The Psalms of Solomon)为外传中唯一的诗歌卷。本书共有诗篇18篇,归属所罗门王名下,诗的内容类似旧约《诗篇》。有欢呼敌人败亡的诗,似影射罗马庞培在埃及的失败身亡,第17篇是一篇称颂弥赛亚来临的赞歌。
《十二族长遗训》(The Testaments of the Twelve Patriarchs)与以下的《犹太教父训言》和《亚希喀尔的故事》类属智慧文学。本书记载雅各十二个儿子在他们年纪老迈,即将离世之前,分别对自己的儿女们口述的遗言。十二位族长回顾自己一生失足之处,劝戒儿子们切切引以为戒。旧约《创世记)第49章记载雅各在临死之前,招聚他的十二个儿子到他床前,他按长幼次序预言各人的未来,作为他的临终遗训。本书采取这同一格式,不同的是有十二起如此的场面,十二个儿子都到了临终时刻要对儿女们留下他们的遗训。十二篇遗训长短不一,各有特色,其共同点在于每一位族长都以摩西律法的标准衡量自己一生的得失,充满高尚的伦理与德行,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诚挚精神。
《犹太教父训言》(The Sayings of the Jewish Fathers)包括了公元前300年~公元200年间六十五位犹太拉比所申述关于律法和道德伦理的训言。《犹太教父训言》是犹太《密西拿》经63卷中的一卷(参见本书第十章第二节)。本卷只6章,收集了不同年代的65位犹太拉比精辟的阐述律法与发挥出来的道德伦理教训。
《亚希喀尔的故事》(The Story of Ahikar)叙述亚述王西拿基立(公元前705~681)时亚希喀尔宰相和他一个忘恩负义儿子拿单的故事。故事中包含不少古老的伦理原则。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曾引述过此故事,表明《亚希喀尔故事》在公元前五世纪已流传于世。由于它的古老,一般不归入旧约外传书目之中,但查里斯(R. H. Charles)在其《旧约次经与外传》(两大卷本)中,也列入了《亚希喀尔的故事》在内。